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15政治学基础一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哲学

【答案】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卞要的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在传统的政治哲学研究中,民主、正义、平等、自由等政治价值和相应的政体设计一直是其研究重点。

2.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3. 利益表达

【答案】即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活动。这种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一个系统内个人或集团对该系统提出要求的过程,它是政治系统内政治过程的开端。现代社会是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结构的复杂化决定了现代政治系统中利益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4. 国家结构形式

【答案】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问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①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②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5. 国家

【答案】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二、简答题

6.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政治领导作用。

【答案】(1)在现代国家中,任何政治活动都是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的实践过程,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职能。

(2)在获得政权之前和获得政权之后,政党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①政党没有获得政权时,往往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组织党员和群众展开合法的或非法的、和平的或暴力的、议会内的或议会外的政治斗争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②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就会以执政党的身份,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治权力,并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国家权力向社会推行,同时,政党还以派遣党员担任国家要职、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程等方式支配和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7. 试简述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案】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间的关系包括:

(1)国际政治的概念是从国内政治衍生出来的。例如,国际关系理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沃尔兹就是根据国内政治定义的三个方面一一排列原则、单元之间的区别与功能和单元间的力量分配,来定义国际政治结构的。在经典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政治就等同于“国家间政治”。

(2)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分野逐渐模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在加深,跨国力量在发展,如跨国公司的扩张、跨国思潮的流动、跨国信息穿透力增强、市民社会的出现等,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分野逐渐模糊。

(3)随着跨国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内政与外交的区分越来越不可能,而会融为一体。传统统的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范式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内外融合政治”。在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的世界中,各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更为密切,在不同政府和官僚之间,出现了持久的而且是个人的关系(官僚关系)。同时,民际的集团伙伴也密切了(民族关系)。这样,就不只是单纯的、垂直的内政与外交的融合,而是呈水平状的、国家间的关系,官僚、民际层次的关系的相互进展与渗透。

8. 简述政治改革的条件。

【答案】政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它得以顺利地展开并最终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由经济条件、政治文化条件和社会条件三大要素构成。 ①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

a.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提供物质资源;

b. 经济改革不仅是政治改革的先导和基础,而且也是政治改革成果得以巩固的保障;

c.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②政治文化条件

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条件,即必须形成一种“革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社会成员在对政治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方面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

③社会条件

政治改革的社会条件就是指改革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的稳定既是政治改革的条件,也是政治改革的结果。

(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

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下列主观条件:

①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革意识的力行者

a. 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领导者和倡导者;

b. 需要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热衷于改革事业并能为本阶级的利益献身的信念; c. 需要具有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②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政治改革涉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务纷繁复杂,需要各个部门、各种措施的相互配合。所以,政治改革推行之前,改革者必须要有周密的设计和计划,其中包括:

a. 确定合理的长期、近期和阶段性目标;

b. 选择合适的改革策略;

c. 制定协调配套的改革计划和方案;

d. 选择切实可行的改革序列。

③政治改革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

政治改革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的储备和训练、改革舆论和宣传的开展、必需的法令法规的制定等。

④政治改革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政治改革需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改革者必须把政治改革和本阶级广大成员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从切身的利益出发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力量。

三、论述题

9. 简述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内涵及两者间的关系。

【答案】政治民卞和社会民主是民主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1)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的的内涵

①政治民主的涵义

政治民主是指要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实现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使民众能够通过某种制度化途径将自己的意愿纳入政府的决策过程,并控制统治者及其行为。

②社会民主的涵义

社会民主不仅包括政治民主,还有经济民主、文化民主以及社会其他领域的民主,只有社会各个领域不断的进行民主化,才能最终达到社会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