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15政治学基础一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2. 全球化

【答案】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政府、团体、个人之间跨越领土、种族、语言等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形式的交流和交往活动,从而使全人类向更加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在政治领域,全球化则意味着国际政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内横向联系的扩大和相互作用的加强。其主要标志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多元化、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扩展和加深、决策框架在各种层次上的相互联系以及全球意识的深化等。

3. 政治现代化

【答案】政治现代化包括权威的理性化,权力被集中于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 政治功能专门化,职位和权力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 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合法性的政治,才能保障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众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4. 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他们的各级代表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就是人民的代议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限制,不允许其他的国家机关与之抗衡。它在国家机关的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拥有最高权力,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均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则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5. 政党政治

【答案】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专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而广义的政党政治则是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二、简答题

6. 总统制和内阁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1)总统制

①在总统制国家,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

②总统制的优点:尽管对总统及其领导的行政部门存在很多约束,但总统仍旧是行政制度中的核心人物。总统是国家元首、执政党的领袖。总统是最高立法者、行政首脑以及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首脑。

③总统制的缺点:总统的权力不断扩大,对三权制衡局面构成威胁。

a.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使行政权力集中于总统; 宪法对总统的权力未作具体明确规定,为总统扩大权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b. 政府功能扩大,形成了庞大的政府系统,作为行政首长的总统,其权力自然随之扩大; c. 超级大国的地位加强和扩大了总统在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权力;

d. 某些强有力的总统在战争时期或经济危机时期加强了总统的权力。

(2)内阁制

①发源于英国,并成了当今西方世界的主要政府制度。内阁是内阁制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相结合,立法与行政权力都集中在内阁手中。首相是内阁的首席大臣,内阁的一切重要活动,都由首相决定。

②内阁制的优点:

第一,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通力合作,保证了政府活动的敏捷、迅速和有效;

第二,议会和选民都可以监督政府;

第三,遇有紧急情况时,内阁可以实行应急政策;

③内阁制的缺点:议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如总统制国家议会那么有力。

7. 分析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异同点。

【答案】政治统治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予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的一种行为。

政治管理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的行为。

(1)它们的相同点体现在

①行为主体相同。在同一个政治共同体内,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主体都是

由这一共同的政治权威主体来完成

②行为原因相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都是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性与同一性的要求。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制约关系,同时把这种权力地位转化为权威和服从关系,权利主体需要政治统治。同样,政治管理虽是协调各主体的利益,手段有所弱化,但是其根本的原因是一致的。

③根本的目的相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权利主体的制约和权威地位。保障社会的有序发展。

(2)它们的不同点体现在:

①出发点不同。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和制约关系为出发点; 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而进行的行为。

②方式不同。政治统治有强治、法治、绩治、理治、德治、心治等方式。政治管理从管理的层面上来说则有政治规划、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指挥、政治监督等。

③作用不同。政治统治主要是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等等。政治管理在政治行为中的作用主要有:a. 它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 b. 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 c. 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 d. 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 e. 政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8. 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及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就内部因素而言,经济、文化与宗教传统等都是需要加以考量的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指出的,人们的谋生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府的形式,这是从静态方面说; 从动态方面来看,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它的文化与政治就需要相应的改变。因此,经济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与宗教也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政治态度。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历史与传统,包括各种风俗、惯例等等也都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现时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2)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外来政治文化因素的进入,也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或者说客位文化对主位文化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方式,视本土文化或者说主位文化的不同性质而有所不同。

在内外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可能采取社会动员特别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随着社会动员的加速和教育的发展,政治共同体成员狭隘和从属的特点可能会受到侵蚀,而对整个政治体系,对输入、输出和作为参加者的自我更有认识力,感情和估价更为积极肯定的倾向可能会出现,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将由此得到发展。

三、论述题

9. 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运用政治学基本原理思考并回答以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