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西方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答案】1939年10月,毛泽东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述新民主主义理论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统一战线是策略、武装斗争是手段、党的建设是保证。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2. 单位体制

【答案】单位体制是中国在革命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诞生出来的一种社会调控体系设立的组织形式。单位可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其中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是行政单位的附属物。无论是社会学上还是经济学上看,市场经济对单位体制冲击都是巨大的。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有如下特点:①单位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变;②单位组织的政治特征不变;③控制单位的基本手段不变。

3. 政治发展

【答案】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作为过程,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目标的运动或政治运动的方向。人们总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政治发展的目标,尽管政治发展中有暂时的逆转。作为结果,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即政治发展包括若干不同的成分,而其中的不同成分又是相互关联的。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又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概念。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其两个重要的方面。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的提高。

二、简答题

4. 简述人类社会政府组织的共同特征。

【答案】人类社会政府组织的共同特征。如下:

(1)权威的广泛性。普通社会组织都制定有规则,在其成员中享有一定的权威,但缺少强制力。而政府所制定的规则,适用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且具有强制力。政府的权力是被普遍承认

的,享有最广泛的权威。

(2)成员的非自愿性。大部分人从一出生都自然地成为该国的公民,也就是说,在未做慎重的选择或采取有意识的行动之前,就得臣服于国家的法律。各国公民的国籍的取得办法虽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长期居住并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们,他们的下一代从出生那天开始就自然具有该国的国籍,这是无法选择的结果。

(3)暴力的垄断性。每一个人类社会组织都必须处罚其成员违反规则的行为,政府也不例外。政府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政府拥有被法律授予的惩处权。政府拥有两项其他组织所没有的惩戒权:一是将犯法者处以监禁,二是剥夺犯法者的生命。一句话,就是唯独政府拥有暴力,而且这种暴力是合法的。合法地拥有暴力,以暴力为后盾,以强制手段执行其规则。

(4)权力的合法性。政府的行政权是国家(社会)权力的一部分。政府行政权的拥有,是通过法律和纪律授予的。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还来自于社会成员认为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是正当的,是具有法律和纪律效力的,并且应该予以服从。政府权力的合法性与政府的合法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政府的合法性不仅来自于权力的合法性,还来自于政府的组成方式、政绩优劣、效率高低、是否公正廉洁等。

5. 简述宪法的功能。

【答案】宪法的功能如下:

(1)政治功能

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当一个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建立起国家政权时,首要的任务便是如何巩固这个新政权。用以巩固政权的手段和途径可能多种多样,但采用法律手段却是首当其冲的。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通过立法确认革命胜利成果,用以证明推翻旧政权和建立新政权的合理性,以使新政权的存在合法化. 确认国家政权的归属,树立起统治权威;

②通过立法把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固定下来,用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进而使政权更加巩固;

③通过立法把政权机构的组织体系、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规定下来,使政权组织的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整个国家机器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

(2)经济功能

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上。

宪法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由自己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所决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只能产生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必然产生社会主义宪法。在资本主义宪法中,有一个被普遍遵循的原则,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社会主义宪法中,同样有一个被普遍遵循的原则,即“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立法者之所以将这些内容载入宪法,目的就是要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通过规定国家的经济方针和政策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统治者的经济利益。因此,宪法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

方面的功能非但确实存在. 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法制功能

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健全法律制度,推动法制建设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宪法为普通法律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和立法原则;

②宪法为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形成和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奠定了基础;

③宪法为促进法律的实施,切实实行法治提供了保障。

(4)权利保障功能

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保障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上。

世界各国的宪法不仅都把保障人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且基本上都设置专章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和“国家机构”这两项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宪法之所以为公民设定义务,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更好地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充分享有权利。由此可见,宪法是具有保障并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功能的。

(5)文化功能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还具有确认文化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功能。

任何社会的文明成果都包括物质、政治和精神三个方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宪法中都有过关于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的规定。因此,宪法在促进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

6. “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有何区别?

【答案】“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区别如下:

(1)从领域来看,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指的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内涵有不同,阶级性明显。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就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对应的概念是少数的敌对分子。

(2)从数的意义看,公民是单数名词,个人可以是一个公民。而人民是集合概念,只能说某个人是人民的一份子。

7. 简述你对我国人大制度的认识和看法。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选民(在直接选举中)或选举单位(在间接选举中)有权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代表,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对于保证各级人大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国家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②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宪法规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按照这一规定,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