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均律钢琴曲集》
【答案】《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1722年左右完成于克滕,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1740年左右在莱比锡汇集编纂。每集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间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曲显示了巴赫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键盘作品的最高杰作。
2. 国防电影
【答案】国防电影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提出“国防文学”口号不久,于1936年2月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必须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国防电影口号的提出及围绕这一口号的讨论,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作品有《生死同心》《夜奔》《马路天使》等。
3. 性格表演
【答案】性格表演是指着重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表演,能够根据人物进行各小相似的形象创造,在创造中抑制或改变自己,甚至在人物身上难以看到演员自身的个性、气质、体态等等,呈现出的是一个个都不似演员自己的性格各异的形象,很好地做到了形象是“演员一一角色”的矛盾统一体,这种表演称为性格表演。
4. 有量记谱法
【答案】12世纪中叶以后,教士弗朗克在其《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叙述了有量记谱法。这是一种可以表明单个音符之间时值比例的记谱法,有四种音符:倍长、长、短倍短。完美的比率应该是一个倍长音符包括两个长音符,一个完美的长音符应该包括三个短音符。
5. 新好莱坞
【答案】电影史通常将1967年——1976年或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把这个时期延续下来,即将60年代发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统称为新好莱坞。1967年《邦妮和克莱德》等以对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反讽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拉开了新好莱坞的序幕。
6. 现代芭蕾
【答案】现代芭蕾舞,是一种流行的舞蹈形式。现在的人们对古典芭蕾舞与现代芭蕾舞的认识,一般都是以20世纪初发生的现代艺术潮流对芭蕾的影响为分界线的,在此之前的芭蕾都是遵
循芭蕾原有的城市规范化风格特征,都认为是古典芭蕾。而现在产生的许多芭蕾作品,在选择题材上就和以往的芭蕾有一些区别,并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从其他类似的舞蹈种类当中吸取或者借鉴了舞蹈词语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区别古典芭蕾的风格,这就是现代芭蕾。
7. 青花
【答案】青花简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装饰代表品种。景德镇的青花最为著名,烧造出大量青花成品。青花是用一种含钴的颜料绘制在胚体表面,再施一层透明釉,经1300度的高温烧造而出,釉下透出青蓝色颜色,视觉效果清新典雅、明快清丽。元代的景德镇青花日臻成熟,到了明清极为繁盛。不同时代的青花具有不同的特点,比较著名的是酣畅淋漓的宣德青花、典雅飘逸的成华青花、结构严谨的雍正青花、朴实自然的民间青花。
8. 虚拟演播室
【答案】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一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
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 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含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璪提出的观点,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意谓画家从外界景物中摄取创作素材后,还要经过分析、加工、改造,始能作出画来。该观点是对南朝姚最的“心师造化”论的发展与深化。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哲学基础
“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主客体的统一
但是仍必须看到言论对“中得心源”的强调,也就是说张操并不否认“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是很有代表性的。
10.戏曲的脚色行当有哪些? 试略述之。
【答案】脚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
生一般指净、丑之外的男脚色。在宋元南戏中己经出现“生”脚一行,担任男主人公。后来随着表演技艺的精进,生行脚色不断地分化,繁衍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分支。
(2)旦
旦是女脚色的统称。宋元南戏中已有“旦”脚一行,元杂剧中也有“正旦”一行,都是担任女主人公。随着表演技艺的精进,旦脚逐渐分化出正旦、老旦、小旦、贴旦、花旦、武旦、彩旦等分支。
(3)净
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勾勒脸谱为特征。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中已有净脚一行。随着表演技艺的精进,净脚分化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京剧称“铜锤”或“黑头”)、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京剧称“架子花脸”)、以武功为主的“武花脸”,以及“油花脸”等分支。
(4)开丑是喜剧脚色。面部化妆以白粉在鼻、眼间勾画脸谱。俗称小花脸、三花脸。宋元南戏中己有“丑”脚一行。随着表演技艺的精进,丑脚分化为文丑、武丑。武丑,俗称“开口跳”; 文丑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衣丑、老丑等分别。
(5)杂
杂扮演群众角色。
(6)外
宋元南戏中己有“外”脚,意思是“生之外又一生”,扮演正生之外的次要角色。元杂剧有“外末”,也是指正末之外的次要脚色。昆曲有“老外”一行,扮演老年长者,与老生、副末同类。
(7)贴
贴即“贴旦”。宋元南戏中已有“贴”行,意思是“旦之外又贴一旦”,为旦行的副脚。
(8)参军、苍鹘
参军和苍鹘是唐代滑稽表演“参军戏”的两个脚色。参军是被讽刺者,苍鹘是讽刺参军者。
(9)五花粱弄
五花粱弄指宋杂剧、金院本的五种脚色。其名目是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
(10)江湖十二脚色
江湖十二脚色指昆剧的十二种脚色。
(11)反串
戏曲表演行当各有分工,扮演一定类型的人物。但有的演员扮演与本人所属行当的表演特点距离较远的戏剧人物,俗称“反串”
(12)文武昆乱不挡
有的演员技艺全面,一专多能,戏路宽广,既能唱昆戏,也能唱乱弹,文戏、武戏的人物都能演,即被称赞为“文武昆乱不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