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4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7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40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52
一、名词解释
1. 《一口菜饼子》
【答案】《一口菜饼子》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北京电视台1958年6月15日以黑白电视在演播室以直播方式播出。由陈赓根据许可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导演是胡旭、梅村,由中央广播实验剧团表演。全剧采取第一人称串讲了妹妹以一块枣丝糕逗狗,姐姐回忆起解放前一家逃荒之时姐妹因一块菜饼子退让,母亲却因为饥饿气绝而亡,妹妹痛悔不该忘去过去苦难的故事。
2. 连台本戏
【答案】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剧情连贯,有文有武,通俗易懂,多用机关布景,但也夹杂一些荒诞的内容和庸俗的嘘头。北宋末年的《目连救母杂剧》,清宫大戏如《升平宝筏》、《鼎峙春秋》等都是长达240出的长篇大戏。20世纪初年上海流行连台本戏,如《西游记》、《封神榜》、《狸猫换太子》等。上海潘月樵、夏月珊等的“新舞台”,以及欧阳予倩、周信芳等,都曾编演过连台本戏。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失,近年有整理演出者。
3. 哑剧
【答案】哑剧是指不用对话或歌唱而只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也称“默剧”,由古代的战争、狩猎等舞蹈演变而成。哑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哑剧”一词源出于希腊语,意思是“模仿者”。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形式。形体动作是哑剧的基本手段,它的准确性和节奏性小仅具有模仿性,还应具有内心的表现力和诗的意蕴。公元前3世纪,罗马己有哑剧演出。在英国和法国,古代丑角的无声表演多是在大型戏剧演出之前进行的。
4. 秧歌
【答案】秧歌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其表演分为地秧歌和高跷秧歌两种,秧歌队由于余人到数十人组成,舞者扮成生活中或神话传说里的人物,手执扇子、手帕、伞、鼓等道具。秧歌的舞蹈有大场、小场之分。秧歌的音乐包括小场演唱、作为舞蹈伴奏的锣鼓打击乐和琐呐吹奏,其伴奏乐器除琐呐、锣鼓外,还有二胡、笛子、竹板等。秧歌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东北秧歌、陕北秧歌、陕西秧歌等等。
5. 微电影
【答案】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视频短片,其主要特点有:
①“微平台”,立足于各种新媒体,可移动播放;
②“微放映”,每部时间在30秒~300秒左右;
③“微制作”,制作周期只需儿天或数周;
④“微投资”,每部成本在数千至万元左右。微电影是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相结合的产物,更适应移动网络时代的需求,自07年出现至今日渐兴旺,因其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而深受喜爱,代表作有《父亲》、《青春期》等。
6. 曾侯乙编钟
【答案】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代编钟艺术发展到了历史性的高峰的表现。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整套编钟共64枚。钟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编钟的主体,也分三组。这三组钟形制各异。这套钟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七声音阶,其间中部音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这套钟采用了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许多钟上有铭文刻有与当时通用律名相对应的曾国使用的律名,由此可推断出被称誉为音乐时代的战国,旋律已经相当丰富。
7. 音乐歌舞片
【答案】音乐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音乐歌舞片不是那些把音乐歌舞作为外部的手段从情感上来支持情节的影片,相反的,它是把音乐歌舞结合在叙事的关联之中,并且实际上是由叙事内的人物具体演出或直接反映的。世界上第一部歌舞片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1927年的《爵士歌王》,它也是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
歌舞片在30年代极为繁荣,著名影片有《1933年的掘金女王》、《42号街》,都尽情铺演奢华宏大的舞蹈场面。主导歌舞片样式的往往不是编剧,而是舞蹈明星,其中最著名的演员当属金。凯利,其代表作有《雨中曲》,七八十年代,歌舞片仍然有生命力,其风格样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
8. 黄梅戏
【答案】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安徽、湖北等地。起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原名“黄梅采茶调”。在安庆一带称为“怀调”。辛亥革命时期,黄梅戏开始有了固定班社。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发展迅速。代表性艺术家有严凤英、王少舫。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验马》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六朝画像砖与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答案】六朝画像砖与汉代画像砖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形式不同
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块砖或几百块砖组成。
(2)题材内容不同
六朝画像除了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珍禽瑞兽等题材外,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具有现实生活的意义。另外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己占有较主要的地位。
(3)画法不同
六朝画像砖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浮雕的立体效果。而汉代画像砖的绘画技法则较为粗拙凝重,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
(4)艺术特色不同
汉代画像砖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以及宏大气魄、浑厚雄强的时代精神。不同于汉朝画像砖的质朴古拙,六朝画像砖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10.简述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概况。
【答案】魏晋六朝玄学兴盛,佛道宗教绘画兴起。印度佛教传人中国,敦煌壁画、绢帛画受重要影响。中原各地出现佛家造像及彩塑艺术。山水画摆脱人物画背景地位,成为独立画种。佛教艺术极大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1)专业美术家的形成和专业队伍的扩大
顾恺之是东晋绘画的杰出代表,现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宋摹本传世,他还写有理论专著《论画》。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传世碑帖摹本有《乐毅论》、《兰亭序》等。《兰亭序》又称《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是行书法帖。南朝画家中较为著名的人物画家有两位:陆探微和张僧繇。陆探微是南朝刘宋时一期的杰出画家,主要擅长创作人物肖像。在笔法上,他根据草书的体势创造了“一笔画”的画法,此外他创作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灵动。张僧繇是南朝萧梁时期著名画家,主要创作佛寺壁画。与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不同的是,张僧繇以“疏体”见长,他所创立的独特绘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杨子华与曹仲达在北朝的绘画历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杨子华为北齐宫廷画家,传世作品是《北齐校书图》。曹仲达为北齐画家,他以擅画佛像著称,所画人物,衣服紧贴身体,宛如刚从水中出来,后来就有“曹衣出水”一语形容这种画风。后世将他与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相提并论。
(2)重视技巧表现,形成了多种绘画风格
线描能力的发展。在南北朝晚期,开始出现针对不同主题采取不同描绘方式的现象。西域画法的传入,即当时称为凹凸画的阴影法。最著名者为代张僧繇。宗教人物画的出现,当时绘寺院壁画为新兴的绘画活动,顾恺之与瓦棺寺、戴逵造无量寿佛木像、张僧繇与一乘寺的关均为类似的实例,在中国中古时期,寺院成为新的艺术活动中心。
(3)美术题材的演变及发展
山水画的出现,虽然目前并未留下当时确切的山水画作,但是由顾恺之《画百台山记》与宗炳《画山水序》可以略知大概。这与当时的山水文学以及隐逸思想有很深的关。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可以说在魏晋时期开始发现艺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