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税制(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镇土地使用税
【答案】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占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具有重要意义:①可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②有利于调节土地级差收益,为土地使用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③有利于理顺国家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简答题
2. 企业所得税实际执行的税率有哪些?
【答案】企业所得税实际执行的税率主要有:
(1)基本税率为25%;
(2)对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而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3)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为20%;
(4)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为15%。
3. 有人说“增值税的零税率就是免税”,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1)判断:这句话不正确。增值税的零税率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免税。
(2)理由:增值税零税率,是实实在在的税率。零税率物品的经销者在计算缴纳増值税时,在购入货物时所支付的税金都可得到扣除,即可得净退税。増值税免税,是指享受免税的经销者,对其出售的商品是不征增值税的,该经销者不是增值税的纳税人,不用进行增值税的纳税申报,也不用记录有关增值税的账薄。增值税的零税率与增值税免税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①计税的区别
a. 零税率: 零税率是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销项税额按照0%的税率计算,进项税额允许抵扣。b. 免税:增值税中的免税只是免去某一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款,其他各环节税款则不能免除,且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②核算的区别
a. 零税率:实行零税率的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涉及进项税额的退还。同时,销售零税率的货物,其销售额计入全部销售额,销项税额为0。因此,零税率货物进项税额需要进行核算,销项税额不需要进行核算。
b. 免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会计核算中进项税额直接计入货物的成本。销售免税货物,
只能开具普通
发票,其收入计入销售收入,不计算销项税额。因此,免税货物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都不需进行核算。
③管理的区别
a. 零税率:零税率是増值税的一档税率,只要符合文件规定,就可以适用零税率,无须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
b. 免税:免征增值税属于税收优惠,要按照税收优惠管理的相关要求,或先经税务机关审批,或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4. 税法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税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我国现行的税收实体法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各个税种的税收法律、法规。
(2)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3)税收处罚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处罚的法律规范,是禁止性规范的一种。税收处罚法是界定并追究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是违法主体因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于税收违法程度的不同,处罚的方式也有差异,一般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
(4)税收争讼法,包括税收争议法和税收诉讼法。在税收诉讼法中,又可分为税收行政诉讼法和税收刑事诉讼法。
5. 各应税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答案】各应税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按以下方式确定: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合计减除费用4800元。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3500元或4800元;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3500×12;
(4)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②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5)稿酬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稿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②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6)特许权使用费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②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7)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财产租赁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①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
②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
(8)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财产转让所得,以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除任何费
6. 资源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资源税是以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的国有矿山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的作用:
(1)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国有资源。我国确立国有资源有偿开采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一切资源开发者,国家用税收的形式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是保障国家对于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规范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必要措施。因此,资源税应确立普遍征收的原则。任何企业和个人,只要开采国家规定的应税资源,都是资源税的纳税人,这样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国有资源。
(2)有利于合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形成开采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开采的矿产资源,由于其品质的优劣和所处位置的远近,往往会使开采矿产资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开采资源品质优良的企业会有较高的利润水平,而开采资源品质低劣的企业则只有较低的利润水平,再加上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好坏,这样,就形成开采企业间盈利水平的较大差距。从客观上讲,如此形成的盈利差距,不是企业主观努力所为,而是企业间开采资源的客观条件使然,国家理应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在企业间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
(3)有利于促进分配格局的调整,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当前,我国初级产品价格偏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