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应天顺民”图解─《封神》中的传统政治文化思想分析

关键词:“应天顺民”,规范,以德易暴,以仁政取代暴政

  摘要

  《封神演义》是一部流传广泛的通俗小说,不仅篇幅巨大,且思想深刻,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及其民族政治文化心里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堪称古典杰作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封神》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对该著的文化思想价值的研究尤其薄弱。笔者斗胆抛弃旧说,另辟蹊径,从政治文化角度对《封神》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对该著的文化思想价值作出了新的评价。   全文共四万余字,包括引言和正文。   在引言中,笔者重点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封神》未能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的原因在于:1.在客观上,《封神》与《水浒》、《西游》等其他明代通俗小说相比较,在艺术技巧上略逊一等。2. 在主观上,以前的研究者对《封神》的精华所在尚欠深入的探讨思索。故而,他们把研究的着重点多放在艺术技巧,源流考证,神魔之争等方面,而对作品蕴含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深层思想,未能进行重点研究。笔者不揣浅陋,欲以本文弥补此不足。   正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题论。这是全文的总论。在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前人对《封神》主题研究的偏颇和不足;从小说的内容出发阐明了商周政治斗争与神魔之争的关系,认为商周政治斗争是《封神》故事的主导,神魔之争是其宾从。从而为《封神》思想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然后,从周革殷命基本内容,周革殷命与社会现实政治的关系,周革殷命中的政治文化观等三个层次系统论述了《封神》的主题。认为《封神》歌颂周革殷命,抨击明代现实政治,构筑理想的"仁政"统治王国,突现了传统政治文化中以"应天顺民"为中心的选立有德之君,实施"仁政"体重的政治文化思想。   第二部分,从帝王的规范――"圣德"、"仁政";臣民的规范――道德礼教;以德易暴,强烈的叛逆精神等三方面对《封神》"应天顺民"思想的各类表现及其意蕴进行了较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指出《封神》通过周革殷命全部过程的描写,突出了帝王的规范,臣民的规范,以德易暴的帝王替换原则等政治文化思想。它是对以"应天顺民"思想的规范功能――否定暴君统治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形象图解。《封神》"应天顺民"思想作为反抗暴君统治的利器,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很有助于后世人民反对末世封建暴君、暴政的斗争。   第三部分,《封神》"应天顺民"思想的源流演变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在这一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通过《封神》"应天顺民"的思想源流的演变;《封神》宣扬"应天顺民"思想的意图探测;《封神》"应天顺民"思想的实质及其理论局限;《封神》的政治文化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封神》的政治文化意义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封神》"应天顺民"思想不仅表现为对传统政治文化集大成的继承;而且具有新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们的政治情感,民主意识表现得更加强烈。《封神》对这一思想的宣扬,表达了编著者要求变革明代现实政治愿望,渴望圣主出现,领导一场以德易暴,以仁政取代暴,推翻旧政府的"应天顺民"的革命,达到拯救现实的目的。其中追求"仁政",强调道礼教的保守的思想价值观与推翻暴君、追求理想统治的民主意识相交织,而以后者为主导。通过它对后世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普遍民众的影响的考察可以看出,《封神》中反抗暴君的民主意识,不仅对后世的革命者有鼓舞和启迪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政治文化心里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论述,我个人认为,《封神》是一部对传统政治文化中"应天顺民"思想的图解。是作者为明代现实社会设计的一部救世方案。其中的政治文化思想是二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民众政治文化的共同积淀。它以追求理想的政治统治,否定暴君统治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政治情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这是《封神》政治文化思想的精华所在。《封神》图解示的形象表达,不仅使它的政治文化思想在各阶层人民中得到普及,且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及民族政治文化心理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但以前的研究者往往因为《封神》艺术上的逊色而忽视其思想价值,既使偶尔谈到《封神》的思想,也认为糟粕很多;肯定王权和神教,宿命论的观点贯穿始终。这种以偏概全的认识,是不公允的,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