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以俗为美─冯梦龙小说美学思想之一

关键词:无

  摘要

冯梦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一位伟大的、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在戏曲、小说、俗文学、散曲等方面,他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创作实践,尤其是他那超越时代的美学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明清两代的小说、戏曲创作;也深刻地影响人们对俗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本文《以俗为美》是《冯梦龙小说美学论》之一(共三论)。全文共分四大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学术界对冯梦龙研究成果综述,论文的界定及研究的可行性。第一部分:论述了"以俗为美"在中国古典小说美学上所达到的高度,及这一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论述了"以俗为美"的丰富内涵及深邃境界。后记部分,概括了"以俗为美"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小说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依据人的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根源这一基本观点,来论述冯梦龙"以俗为美"小说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涵,及在其代表作"三言"中的具体表现。 作者认为,"以俗为美"的美学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本色、自然的美学追求,二是真性情的流露。这充分体现了冯梦龙对俗文学,特别是通俗小说与众不同的美学理解。他抓住了俗文学最核心,最优秀的美学特质;本色,自然的描写,真情实感的抒发。从而抛弃了俗文学中粗鄙、庸俗的成份。他所倡导的是经过美的提炼,美的升华的俗文学。 作者认为,"以俗为美"在明末待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着极其进步的社会意义,即对程朱理学的反叛,对带有民主启蒙思想的市民意识的极力张扬。表现为市井细民成为文学的主人公,市俗生活巨幅画卷成为"三言"题材的重心,"兴、观、群、怨"(孔子《论语》)的社会教育作用与通俗小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等等。 作者认为,"以俗为美"使得小说艺术表现进入一个新层次,即写出生活之真谛,如"三言"诸篇对各种价值观的探讨;即追求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达到人真、事真、情真、理真兼而有之的美学境界,即情感的真实,压倒了一切艺术法则。在中国古典美中,在感而发,托物言志的美学观早已形成,但要求以文学抒发不容于世的个性情感,将创作看成寻求心灵解放的途径,而直视真性情的抒发却是不多见的。 总的看来,"以俗为美"是明中叶以后中国思想界、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美思潮。它的出现,对于传统来说,不是量的变化而是新质的萌生,这种新质就是以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素的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市民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审美意识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