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端粒
【答案】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的作用。它还能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融合和退化,在染色体定位、复制、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及寿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凋亡、细胞转化和永生化有密切关系。
2. 高渗溶液
【答案】高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正常人在体温血浆渗透压约为
3. 无氧能力
【答案】无氧耐力也称无氧能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无氧糖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常采用短时间,最大用力和短暂休息的重复运动的方法进行。大约1分钟时间,持续剧烈的运动,如重复跑、快速的间歇跑、400m 跑、对抗性球类比赛等。
4. 突触传递
【答案】突触传递是指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突触前神经轴突末梢的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到达突触后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三个步骤。
5. 反射弧
【答案】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五个环节。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6. 反应速度
【答案】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的快慢。反应速度是速度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如短跑从发令到起动的时间,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对瞬间变化情况作出快慢反应等。
7. 内呼吸
【答案】内呼吸是指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实现的气体交换过程,又叫组织呼吸。内呼吸过程中,氧由毛细血管血液进入组织液,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血液。
8. 吸氧量
【答案】吸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又称摄氧量或耗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摄氧量。安静时,机体代谢水平低,能量消耗少,每分摄氧量与每分需氧量是平衡的。
二、简答题
9.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成分产生何种影响?
【答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成分的影响表现在:
(1)有氧运动可减少体内脂肪含量
人体腹部的脂肪作为游离脂肪酸在运动中被消耗掉,腰围会相应减少。研究表明,平均年龄45岁常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男女长跑队员的体脂分别只有
男性体脂为女性为明显比运动组高。 而相同年龄不进行运动的(2)进行肌肉抗阻练习,可以增加瘦体重,以及增加骨骼肌的质量和产生适应性肥大。 (3)采用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走、跑运动,可以明显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
10.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答案】(1)血红蛋白的作用 ①血红蛋白有运输和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在氧分压高时(肺内),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
来,供细胞代谢之需要。
②血红蛋白也能
与
吐故纳新。
③血红蛋白有缓冲酸碱的作用。
(2)血红蛋白异常 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也是科学地进行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①贫血
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②高血红蛋白症
血红蛋白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这样,血流的黏滞性增大,造成血流阻力增加和心脏负担加重,使血液动力学改变,也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应和紊乱。
(3)血红蛋白指标的应用
①由于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所以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
在氧分压低时(组织内),与氧很易分离,把氧释放出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组织
内低)放出血红蛋白如此不断地运输进行成年女性为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保持血红蛋白值在最适程度范围,可使运动员达到最佳机能状态,这
②由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正常值标准来评定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应针对每一个体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应用血红蛋白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了解每个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
通过观察和分析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动,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运动员身体机能达最佳状态。还可通过测定运动员的血红蛋白预测运动成绩。
11.为什么人在运动时会出现生理上的惰性?
【答案】人体运动受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影响。其中,生理惰性是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1)反射活动
体所有的反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整合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完成任何一种反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动作越复杂,时间延搁及神经系统各中枢间机能协调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故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也越长。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①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性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下实现的。刺激信号经过反射弧需要时间,动作越复杂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的时间越长。
②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比运动器官大,原因是支配内脏器官的自主神经不仅传导速度慢, 而且突触联系较多。另外,内脏器官的持续活动主要受神经一体液调节,该调节机制较神经调节更为复杂,因此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是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原因。
12.试比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之区别。
【答案】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神经支配,且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对抗的,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均有区别。
(1)中枢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
(2)节前纤维不同
刺激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反应比较弥散,一根纤维往往和多个节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副交感神经则不同,只与节后
(3)产生效应不同
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允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13.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试举例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特点和重点。
【答案】(1)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
个神经元突触联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