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舆论监督在我国发展历史久远,但是目前状况来看,多数研究集中于舆论监督的概念、特点、功能、现存问题及优化对策等方面。自从网络出现之后,国内传媒界、学术界对舆论监督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报网互动、报纸舆论监督与社会政策的制定、跨地区监督、报纸网站和网络媒体的经营发展等方面,而对于报纸舆论监督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很匮乏。对《华商报》舆论监督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文选取《华商报》十六大以来的舆论监督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意义和方法的论述,到历程梳理、案例剖析及深度解读,并总结归纳出当前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策,最终描绘出以《华商报》为代表的平面媒体近10年舆论监督发展脉络图,反映出舆论监督的内在规律性,充实了相关的学术研究。
文章首先对现有文献成果就舆论监督方面的文章进行梳理和解读。从内容上看,大家的研究和关注点集中于党报和地方党报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方面有所拓展和深化,这些对报纸加强舆论监督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但是不足之处显而易见:一是期刊涉及的有关报纸舆论监督的文章,其研究对象基本上定格于党报和地市级党报分析,都市报和大众生活类报纸的研究几乎没有。二是提出的问题范围太泛,缺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得出的结论。三是针对出现的问题,虽然不少研究都论述了解决方案和建议,但是提出的相应措施都是理论性的,难以落实到实际操练中。四是个案分析少,切入角度有限,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
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内容分析的定量数据比较研究方法,将十六大和十七大的舆论监督情况进行对比,并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2002年引起巨大关注的“夫妻家长看黄碟事件”和2007年引起广泛争议及后续报道的“陕西华南虎事件”的案例分析,归纳和分析出该报十六大和十七大期间的舆论监督的各要素所发生的变化,并找出其发生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道德等深层原因。十六大期间的舆论监督呈现数量多,自主监督意识强,但是监督方式简单、篇幅较小等特点;十七大期间的舆论监督有所改观,呈现出监督方式多样化、篇幅大、力度强,监督报道步入生活化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本地监督多、异地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和事后监督少等特点。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如重视舆论监督的表现形式和引导艺术,增强监督实效;加强新闻立法的进度;优化舆论监督的内外环境;赋予新闻媒体独立负责的地位和自行审核新闻的权利;本地新闻舆论监督和异地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