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830现代汉语、作文之古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切
【答案】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在一起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坛,徒干切。”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但是使用起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认读反切注释时不知道反切字的读音,那么反切就没有起到注音的效果。
2. 脱文
【答案】脱文是训话学中的一种注解术语,简称“脱”,也称“脱字”。这个属于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周南·桃夭》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3.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4. 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5. 诗词曲语辞汇释
【答案】《诗词曲语辞汇释》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的一本典籍。近人张相所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释单字、词语五三七项,附目六百有余。每条排列的次序,先诗后词再曲,引证相当丰富,对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参考价值。《诗词曲语辞汇释》一般是解
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或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这部书能帮助读诗词曲的人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
6. 通假字
【答案】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它是正常的文言现象,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答案】(1)识:记。
(2)厌:满足。
8.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問楚有神充死己三幹歲矣。
【答案】顾:回头看。
9. 虎求百兽而食之。(《战国策·楚策》)
【答案】而:连词,表示顺承。
10.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于是,表承接。
11.晉不可放,寇不可翫。 .
【答案】翫: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
12.苟有險,餘必下推草車。
【答案】险:难走的路。
13.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答案】“虽”,虽然,连词。古代汉语中与“然”组合,表示“虽然这样”。
14.雨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
【答案】征:索取。
15.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1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答案】(1)越国:超越(跨过)晋国。
鄙远: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邑。
(2)翻译:(秦国)跨过晋国把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三、填空题
17.《助字辨略》是一部___词典,作者是清人___。
【答案】古籍虚词; 刘淇
【解析】《助字辨略》是一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清代刘淇所著。
18.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的读音,称“某某切”。其方法是___。
【答案】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起来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解析】反切法是中古代汉语中的注音方法,相较于直音法,它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如若不认识反切字就起不到注音效果。
1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之”字的意思是___。
【答案】这
【解析】“之子”:之,这; 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 “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
四、综合题
20.先阅读后解答。
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乎? ”平原君曰:“赵亡即胜虏,何为不忧? ”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 而君之后宫百数,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 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 而君之器物钟磐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 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功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飨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
(1)解释上面阅读材料中加点的词语。
将 矫 且 患 困 荷 粱肉 兵 剡 恣 飨 方 如 会 遂
(2)试归纳阅读材料中“之”的用法。“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分功而作之”中的“而”意义用法是否相同? 请略作说明。
【答案】(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将:带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