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50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

【答案】蓰:五倍。

2. 虎求百兽而食之。(《战国策·楚策》)

【答案】而:连词,表示顺承。

3. 愛其母,施及莊公。

【答案】施:,延,扩展,等于说“扩大影响,’

4.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

【答案】殿:镇守。

集:成。(集事,即成事)

5.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答案】(1)体:肢。

(2)勤:劳。

(3)五谷:稻、黍、稷、麦、菽。

6.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

【答案】(1)再拜:再拜稽首是比稽首更重的一种礼,先拜,然后稽首。

(2)奉:捧。

7.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答案】(1)为:研究。之:到,往。

(2)翻译:有个研究农家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去。

8.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答案】毙:倒下去。

9.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曹植《洛神赋》)

【答案】迫:靠近,走近。

10.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答案】时:伺,窥探。

二、翻译

11.标点并翻译以下古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能一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答案】(1)标点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能一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译文

如今,有一个人进入别人的果园,偷别人的桃李,众人听说了这件事就责备他。执政的人抓到了他就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别人狗、猪和鸡的人,他的罪过又比偷别人桃李的人更深。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亏欠别人的更多。假如亏欠别人越多,他就更加不仁义,罪过更大。至于进入比如他人牛马圈偷别人牛马的人,比偷别人狗猪鸡的人更加不仁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亏欠别人的更多,罪过更加深厚。至于杀掉没有罪的人,拽掉他的衣裳,拿走他的兵器,比进别人的牛马圈偷牛马更加不义,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他亏欠别人的更多。假如亏欠别人越多,他就更加不仁义,罪过更大。对此,天下的君子都会知道并且责备,说那是不义。现在大肆攻打其他国家,却不知道责备。反而赞扬那样的举动,说那是仁义。这可以说他们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杀一个人,说那是不义,必定会有一重死罪。按照这种解释类推,杀十个人,是十倍的不仁义,必定会有十倍死罪。杀一百个人,是一百倍不义,必定会有一百倍的罪。对此,天下的君子都很清楚而且责备,说那是不义。现在做了大不义之事,攻打其他国家,却不知道责备,反而赞扬那样的行为,说那是仁义,实际上是不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所以把称赞攻国的话记载下来遗留给后世;如果知道那是不义的,要怎么解释把不义的事写下来留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的人,很少见到黑说是黑,多数时候见到黑说是白,那么肯定是这个人不知道黑和白的区别;很少尝到苦说是苦,多数时候尝到苦说是甜,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犯了很小的错误,众人知道分辨并责备;犯了大错去攻打他国,却不知道责备,反而赞赏那样的举动,说是仁义。这难道可以说他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因此可以知道,天下人分辨义与不义的标准是凌乱的。(针对这种情况,)要广泛地学习,对不明之处提出详细的问题,慎重地加以思考,对其进行正确地分辨,然后坚定地予以执行。除非不学,学不会的,依然不放弃;除非不思考,想不通的,依然不放弃;除非不分辨,分辨不清的,依然不能放弃;除非不行动,行动不能做得彻底,也绝不放弃。别人一次能做到的,自己努力百次也要做到;别人十次能做到的,自己努力千次也要做到。果真能这样做,那么即使愚蠢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12.翻译下列文言文。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鲲。有烏焉,其名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鴿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我騰躍而上,不過数仞而下,翱翔蓬篙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一一此小大之辯也。

【答案】商汤询问名为棘的大夫就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是天然形成的。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身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为鳃,有一种鸟,它的名字为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 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