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商务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自由化与信息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关贸总协定下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扩展了贸易自由化,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②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和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提高了信息识别和更新的速度,带来了信息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贸易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充分表明了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表明了在各国的生产过程中外国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时也有助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市场的全球化;②货币流通的全球化;③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②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③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总的来说,跨国的人才流动和相互人才交流,开辟了各国和各民族人民直接接触的渠道,有助于相互学习和 理解,有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②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基本上是在区域经济的协调组织和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两个层次上发展的。战后逐渐形成和深化的多边国际协调机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主要体现为:①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②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③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④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已经被世界经济的密网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各国共同利益有所增加并呈现相互融合的态势。
2. 金本位制度为什么会崩溃?是否有理由恢复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理由是什么?
【答案】(1)由于各国竞相用汇率作为贸易政策的工具,将货币的黄金价格提高,使货币贬值,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促进生产,增加就业。如此恶性循环,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中受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击碎了大家对这个体系尚存的一点信心。由于各国随意对其货币实行贬值,人们再也不能确定一种货币能够购买多少黄金。人们不再持有任何别国的货币,而是立即将其兑换成黄金,以免货币发行国在干预期间对其货币实施法定贬值。而这就对各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形成了压力,迫使各国放弃了对黄金的兑换。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金本位制度终于消亡。
(2)有理由恢复经改良的金本位制度。2010年,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向全球主要经济体大胆呼吁,考虑重新采用经改良的金本位制来引导汇市走势。佐利克可能想推动一种制度,让世界银行自己的货币——特别提款权(SDR )——反映美元、欧元、英镑、日圆和人民币价值,并以某种方式体现黄金。
(3)想要恢复金本位制度的理由有:①历史经验表明,实施金本位制可以长期保持较低的通胀率,维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②实施金本位制有效限制了政府滥发纸币以收取“铸币税”的权利;③由于国内实施金本位制带来各国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使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④金本位制能够有效遏制政府的长期赤字财政,政府无法制造通胀来逃避或减轻偿债责任。
3. 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是如何解释在技术授权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存在国际直接投资的?
【答案】(1)内部化理论的内涵: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
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2)以技术授权作为利用外国市场的战略具有缺陷,如技术授权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将宝贵的技术和技能转让给潜在的外国竞争对手等,此时技术授权机制就会失效,而国际直接投资相对更有利:第一,企业拥有宝贵的技术,而转让协议未对这种技术提供恰当的保护;第二,企业需要严密控制外国公司,以便在这个国家市场份额和利润能够最大化;第三,企业的技术和技能无法通过转让协议而得到明确表述。
4. 重读“管理聚焦”专栏中“陶氏化学公司的矩阵结构兴衰记”一文,然后回答如下问题:
(1)为什么陶氏化学公司最初采用了这种矩阵结构?这种结构会产生哪些问题?你认为这些问题是矩阵结构的典型问题吗?
(2)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什么促使了陶氏化学公司要变革其矩阵结构?结合陶氏公司所处的竞争性环境和化学行业的性质,陶氏的公司结构还能适应发展吗?
【答案】(1)陶氏公司最初采用矩阵结构的目的在于使陶氏营运部门既能对地区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又能对公司目标作出反应。这样,业务部可能负责使陶氏公司该业务的全球生产成本最小化,而地区分部则负责决策在该地区市场上销售产品的最佳方案。
这种结构的多条汇报渠道导致混乱与冲突。一大批主管组成了一个笨拙的官僚机构,相互重叠的职责造成权力之争和无人负责。地区经理与监管业务的经理无法在建哪个工厂以及把它建在哪里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这些问题正是矩阵结构的典型问题。矩阵结构容易官僚化,不灵活,而且冲突特性多于希望的合作。
(2)由于公司战略上的变化——重新聚焦化工商品,陶氏化学公司放弃了矩阵结构,而赞同更为精干的基于全球业务分部的结构。
在90年代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矩阵结构的管理过于复杂,花费也太高,特别是考虑到公司重新聚焦化工商品——低成本的生产厂具有竞争优势,因此,矩阵结构被放弃,而改用能更适用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业的基于全球业务分部的结构。
5. 对于在全球标准化战略是最适合的行业中竞争的公司而言,采取怎样的组织构架最为合适?
【答案】对于在全球标准化战略是最适合的行业中竞争的公司而言,采取世界范围的产品分部结构的组织构架最为合适。因为实行全球标准化战略的公司力求实现区位和经验曲线经济。由于多数这样的公司为产品多样化公司,为了协调公司分散在全球的价值创造活动网,总部通常保留大多数经营决策的最终控制权。总之,这些公司的集权程度比多数其他类型的公司要强。由于要协调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公司的整合要求也较高。而采用世界范围的产品分部结构,每个产品分部的各项价值创造活动都应由该分部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因此,设计出世界范围的产品分部结构是为了克服由国际部和世界地区结构所产生的协调问题。这种组织结构提供了一种组织环境,在此环境中更容易把价值创造活动集中在关键地区,这对于实现区位和经验曲线经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组织结构还有助于分部内部在全球营运过程中转移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新产品在全球同步上市。
6. 一个民主政治体制是经济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请讨论之。
A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is an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sustained economic progress. Discuss.
【答案】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民主制度与保护产权和促进经济进步的市场经济联系在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