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
【答案】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一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小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模糊综合评价的运用过程是:
(1)建立评价因素集
评价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而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这些因素一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常用小写字母
。
(2)建立权重集
各个评价因素在总的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有差别的。为了反映这种差别,人们常以所赋予权重系数的不同来说明,通常以小写字母
合被称为权重集,常用大写字母A 表示,足归一化与为非负性条件。
(3)建立评价集
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常用大写字母V 表示
,,其中代表各种可能的评价结果。
(4)单因素模糊评价
单独对某一个因素所进行的评价,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集元素的隶属程度。常用R 表示单因素评价集,显然,它应是评价集中的一个模糊子集,实际上可看成是评价因素集与评价集之间的一种模糊关系,反映了一个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
(5)模糊综合评价为了综合考虑所有评价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需要把相应于每个因素的单因素集找到,并由此组成单因素评价矩阵,它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矩阵。此时再考虑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按模糊矩阵乘法进行运算。
2. 政策价值的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中的价值,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公共政策所提供的价值标准,不可能对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产生相等的意义。从政府的管理角度来看,政策不仅要把对全社会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出来,而且要把他们集中到实现政府所追求的目标上。因此,公共政策
表示。评价因素集常用大写字母U 表示,表示。由各对应的权重系数所组成的集。各权重系数应满
的价值标准,会不断帮助人们进行价值选择。一旦针对某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政策合法化得以产生,就意味着政府帮助社会成员去认识什么,改造什么以及如何改造。目标明确的行为正是在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成员服从政策和执行政策,就是服从关于特定的价值意识与价值取向。政策价值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
(1)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通常人们会按照自身需求去进行价值选择,千方百计地要实现其目的,但困难在于如何使主体需求的尺度与客观世界的尺度相结合,即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
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公共政策要具有社会稳定、发展的功能。协调不同人的需要与利益,就要协调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因为社会需要或价值,与个人需要或价值,会处于矛盾之中。只讲个人选择、不讲社会选择,具有片面性。
(3)兼顾与急需的统一
任何选择都不是无重点的,对于那些多数人温饱尚无解决的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的政策价值取向首先是脱贫; 而对那些温饱早已解决的地区,其政策价值取向却是大步奔小康。急需解决什么,兼顾什么是不同的,但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是必须的。
(4)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价值的选择总是要付出代价,只要选择,就要择优。政府在政策制定中,把握代价与择优的度是困难的。例如国家之所以对尸峡工程一再论证,就是分析择优与代价结合的度,看付出的代价值不值得,在付出代价的条件下如何少付出代价多收益。
3. 如何理解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研究?
【答案】在政策过程中,众多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愈来愈显示出复杂化趋势。如何化解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作为社会利益核心的公共利益、与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之间的和谐发展,便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1)这种界定表明了主体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客体之间的一致性。正是人们有生存、享受发展等各种需求的推动,才产生占有资源和条件的动机。利益的存在依赖于主体需求的确定,离开了主体需求,利益是不存在的。
(2)这种界定表明了人所需求的利益具有普遍性。只要是人,不论他(她)是伟人还是凡人,都需要生存与发展,都有利益要求; 而且只要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组织与组织中的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也同样需要资源与条件。因此,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个人与组织,无沦是私人,还是集体和政府,都有与之相关的利益存在,利益的普遍性集中体现在利益主体的普遍性上。
(3)这种界定表明了人所需求的利益具有合理性。任何人、任何组织都要生存与发展,这自然就需要利益。所以,个人利益的存在显然具有基本的合理性。在公共政策中,最具有争议的还有一类利益,其存在是作为特殊组织所需求的利益,这就是政府利益。
(4)这种界定表明了人所需求的利益具有交换性。资源与条件,其本身都可以在特定环境下
用于交换。人们清楚可见,公共政策的不同主体所拥有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会经常出现在这些相关人员的交易行为中。其中物质利益,不仅可用于交换,而且会在交换中有“量”的体现。这说明利益分析既有定性讨论的基础,也有适当定量研究之可能。
4. 如何理解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
【答案】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分布》这本书中,作者安德森曾指出: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1)它是想象的,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和他们相遇,或者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联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事实上,所有比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接触的原始村落更大(或许连这种村落也包括在内)的一切共同体都是想象的。区别不同的共同体的基础,并非他们的虚假或真实性,而是他们被想象的方式。
(2)民族被想象为有限的,因为即使是最大的民族,就算它们或许涵盖了十亿个活生生的人,它们的边界,纵然是可变的,也还是有限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把自己想象为等同于全人类。虽然在某些时代,基督徒确实有可能想象地球将成为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星球; 然而,即使最富于救世主精神的民族主义者也不会像这些基督徒一样地梦想有朝一日,全人类都会成为他们民族的一员。
(3)民族被想象为拥有主权,因为这个概念诞生时,启蒙运动与大革命正在毁坏神谕的、阶层制的皇朝的合法性。民族发展臻于成熟之时,人类史刚好步入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即使是普遍宗教最虔诚的追随者,也不可避免地被迫要面对生机勃勃的宗教多元主义,并且要面对每一个信仰的本体论主张与它所支配和领土范围之间也有不一致的现实。民族于是梦想着成为自由的,并且,如果是在上帝管辖下,直接的自由。衡量这个自由的尺度与象征的就是主权国家。
(4)最后,民族被想象为一个共同体,因为尽管在每个民族内部可能存在普遍的小平等与剥削,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爱。最终,正是这种友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驱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甘愿为民族——这个有限的想象——去屠杀或从容赴死。
5. 政策方案规划的主要原则。
【答案】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美国学者卡普兰曾提出以下政策规划的原则:
(1)公正无偏的原则(prinoiple of impartiality),即从事政策规划时,应持无私无偏的态度,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社会大众等,均应予以通盘谨慎的考虑。
(2)个人受益原则(principle of individuality),即在从事政策规划时,无论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解决问题,最终的受益者都必须落实到一般民众身上。
(3)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maximum principle ),即从事政策规划时,应考虑使社会上居于劣势的弱势群体及个人,能够得到最大的照顾,享受最大的利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