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平方根定律的内容。
【答案】(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突破,但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忽视利率对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需求的影响; 将人们的资产选择范围假定在货币和债券之间。
(2)20世纪50年代以后,凯恩斯的后继者们从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行为入手分析,论证了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影响的理论,与此同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发现并提出了“平方根定律”。这一定律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Y 表示名义收入,tc 表示每次交易消耗的总成本,r 表示该时期的利率,表示交易性货币需求。凯恩斯的后继者们认为,微观经济主体可以用一部分预定用于交易的货币购买债券以取得收入,当手中货币用完时可再把债券卖出,换成货币。为了简化分析,他们假定每次卖出债券的费用相等并以之作为持有债券的成本,即卖出次数越多成本越高,那么,微观主体无疑就要比较把货币换成债券的收入与持有债券的成本。显然,用于交易的货币中,换成债券的比率越大,收入越多,但为此所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因此就会形成一个使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平方根定律”便根据这样的思路提出。此定律的表达式表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 的函数,随着用于交易的收入数量的增加,货币需求量随之增加,但Y 的指数1/2又说明其增加的幅度较小,即交易性货币需求有规模节约的特点。同时又表明货币需求是利率r 的函数,而r 的指数=生则说明,交易性货币需求
2与利率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动,其变动幅度较利率变动幅度小,由此可见,“平方根定律”认为,即使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对利率的变化作出敏感反应,而且相对于交易数值而言,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呈现出规模经济的性质。
(3)总之,鲍莫尔的“平方根定律”突破了凯恩斯关于货币交易需求对利率不太敏感的论断,从人们会保持最适度的现金用于交易,而将暂时闲置的部分用以获利这个常见的现象出发,得出交易性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影响的结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 请讨论储各货币国发行储备货币的得失。
【答案】(1)通过发行储备货币为世界提供清偿力,储备货币发行国获得的收益包括用本国发行的储备货币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以及获得国际经济协调中的非对称性地位,而其成本在于增加了本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造成本国国际储备流失。
(2)对于非储备货币国而言,由于其货币不被他国接受,不能作为国际清偿手段,所以当发
生国际收支赤字时,它们只能动用本困外汇储备或进行国际借贷,最终会形成实际资源从本国的输出或本国产出下降; 而储备货币国的国内货币就可以作为国际清偿手段,于是只需要输出本国货币就可以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在信用本位制度下,对于本国货币的购买力或可兑换性,储备货币国并不需要做出保证,而且为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储备货币直接流出国外,并不直接影响本国国内的货币政策,这都降低了国际收支赤字的调节成本。
由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会较为倾向于将储备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并与储备货币发行国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因此储备货币发行国在执行货币政策上拥有非对称的优势。对于储备货币国而言,在为国际收支赤字融资时,执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为维持汇率稳定,就要被动进行本国货币的扩张,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由于维持汇率稳定的努力由非储备货币发行国承担,所以储备货币发行国能同时具有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保持稳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特征,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进口以本国货币计价)还能阻隔国际通货膨胀,而将通货膨胀输出。这样,储备货币发行国突破了开放经济的三元悖论,享受了不对称的国际协调地位。
(3)就储备货币发行的成本而言,由于储备货币是国际清算和支付所使用的货币,因此储备货币的流通将超出本国范围,大量地出现在离岸金融市场上,这将造成本国货币数量调节的困难。具体而言,当储备货币国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减少货币供应时,国内的商业银行将很容易从欧洲货币市场借入本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从而使货币紧缩政策难以奏效; 当储备货币国采取货币扩张政策时,本国利率下降,又会有一部分货币流向国外,从而削弱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此外,如果在货币体系中,储备货币能够按固定比例与黄金等贵金属兑换,那么,储备货币的外流,将造成储备货币发行国黄金储备的减少,最终造成储备货币地位的不可维持,这也是储备货币发行的代价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即与此有关)。
3. 什么叫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①货物(Goods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日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从一国居民转移到另一国居民时记录下来。一般来说,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FOB )计价。
②服务(Services )。服务是经常账户的第二个大项目,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
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③收入(Income )。收入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报酬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第二大类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各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应注意的是,资本损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的,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己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将收入作为经常账户的独立组成部分,这种处理方法加强了收入与金融账户流量、收入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国际收支账户的分析价值。
④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4. 试说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含义及其对该问题的理解。
【答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白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府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的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 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之所以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是因为:(1)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地位、行为目标不尽相同。经济工作虽然是政府贯彻始终的中心工作,但社会问题往往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在经济工作中,政府面临的也不仅限于金融。同时,政治矛盾突出时,政治所要解决的目标则压倒一切。中央银行工作的重点虽然也同样要根据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总体形势调整自己的行为,但它的全部活动所围绕的中心始终是货币政策所要追求的稳定货币币值这一基本原则和目标。这就使中央银行的行为目标与政府目标不可能时时保持全面的吻合。
(2)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机构,无论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还是确定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指导方针,都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为长期的专业经验积累。仅凭政治经济的普遍原理和普遍经验在这一领域作原则性判断和指挥,往往是不充分、不准确的。
然而,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无论如何,是相对的。因为:(1)从金融与经济整体,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看,金融虽然在现代经济中作用极大,但在经济社会大系统中,它终归是一个子系统。中央银行,处于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地位,自然应当服从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运转,服从于国家的根本利益。(2)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其他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而不可能孑然独立。(3)中央银行的活动都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主要负责人也由政府委任。此外,中央银行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也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则需要由政府来协调。
由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政府赋予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也有所不同,从而叫央银行对政府独立性的强弱也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独立性的程度也有强弱交替的变化。
5.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需由失衡到均衡的调节方式。
【答案】货币当局对货币供需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主要有四种方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