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商业人身保险的种类。
【答案】商业人身保险的业务种类按照保险标的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二大类。
(1)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生存和死六为保险责任的保险,构成人身保险的主体部分。按保险责任可分为:①死亡保险,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死亡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包括:第一,定期死亡保险,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因保险事故死亡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如果被保险人在超出保险期限时仍生存,既不给付保险金,也不退还己缴纳的保费。第二,终身死亡保险,即保险合同生效以后,不论何时因保险事故导致的死亡都将给付受益人保险金。②生存保险。俗称养老保险,由于常常按年或按月给付,又称年金保险,它以被保险人生存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包括:第一,定期生存保险,从约定的年龄和时间起点开始给付养老金,直到约定的年龄和时间为止,此后保险人不再给付任何保险金。第二,终身生存保险,从约定的年龄和时间起点开始给付养老金,直到被保险人身故为止。③生死合险。是死亡保险与生存保险组合在一起的复合保险,由于人非生即死,因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总能得到其中的一种保险保障。
(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遭受列明的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残废、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还可以附加承保因遭受列明的意外伤害事故所产生的治疗费用。实际上是一种意外伤残保险。
(3)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生育所需医疗费用以及因疾病、生育所致残废、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
2. 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答案】商业银行派生能力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商业银行把社会上一切可动员的闲散资金都吸收近来,并按照派生原理到了最大限度的派生能力,如果仍然不能满足客观货币需要,就需要求助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这相当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可以扩大其派生能力; 第二,中央银行可以调低存款准备率,这也等于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实际可用的存款额,增加其派生能力; 第三,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企业单位和居民则会把现金存入银行,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由于中央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有可能适
应经济需要不断扩大派生能力,派生出更多的存款。可见,中央银行实际上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派
,商业银行则通过贷款等资金运用派生出存款,增加货币供应。在货币供应中,中生的“原动力”
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相互联系、共同操作,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3. 简述金融资产的特征。
【答案】金融资产也称为金融工具,与商品产品类比,金融资产也经常被称为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上,人们通过买卖金融资产,实现资金从盈余的部门向赤字部门的转移,实现资金和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
金融资产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货币性和流动性、偿还性、风险性、收益性(通常也以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三性”概括)。具体来说:货币性是指其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的功能。一些金融资产本身就是货币,如现金和存款。
偿还期限是指在进行最终支付前的时问长度。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从持有金融工具日起到该金融工具到期日止所经历的时间。
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履行契约的责任,导致另一方资产损失的风险。由于其中一方的信用等级下降,使持有金融资产方的资产贬值,也属于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投资者都存在,因此,认真审查投资对象,充分掌握信息,至关重要。市场风险是指由于
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在金融投资中,审时度势,采取必要的保值措施非常重要。
收益性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是指持有金融资产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名义收益率、现时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
4. 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答案】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实现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会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的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 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结构。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时,则产生了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
5. 结合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小利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①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②有利于改善吸弓}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己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 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③是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①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②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③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④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