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或土壤学综合之土地资源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人口承载力
【答案】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域的土地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产出所能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人口数量的能力。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日趋减少的尖锐矛盾而发展起来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可作为制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农业布局、人口政策等的依据。估算土地潜在人口承载力,必须以土地生产潜力研究为基础。
二、简答题
2.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主要有:
(1)土地资源的数量
主要考虑耕地、草地和可利用的水域等土地的面积。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主要由土地资源的各种属性决定,如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 土壤质地、养分含量、pH 值等土壤因素; 土地区位等社会经济因素。
(3)投入水平
投入水平主要包括物质和科技两方面投入的多少和高低。物质投入包括化肥、农药、机械等; 科技投入包括改良的种子、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4)生活水平
衡量生活水平的指标包含很多方面,但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一般用人们所需要的食品数量来表示,有的以每年人均需要多少粮食计算,有的以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卡的热量和多少克的蛋白质来计算。
(5)时间尺度投入
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需要选好时间尺度。要确定研究所针对的时期,还要预测相应时期人口、投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等的变化情况。
3. 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主要体现在:
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牧草地退化;
③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④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⑤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2)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点、工矿和交通用地等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的总量大幅度下降。中国耕地减少,必将加重本已紧张的人地、人粮矛盾,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城市用地规模过大,建设外延扩展,热衷于城镇升格,用地盲目增加,土地利用率低。
耕地数量减少引起的质量损失十分惊人,一是高质量耕地尤其是水田占用多,开发补充少; 二是南方耕地净减严重,粮食生产能力损失较大; 三是建设占用大多是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质量高、长期投入积累多的良田,而开发复垦增加的耕地,质量较低。
(3)土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工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地。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增加,加剧了对农地的污染,造成大气、土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环境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对农业生产发展构成威胁。
4. 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保护和对土地资源的质量保护。
(1)对己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 对己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对已经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确定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 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 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等具体情况并编制土地复垦整理方案。完成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状态的恢复。
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保护内容是对耕地的保护,尤其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仅包括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包括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退。
5. 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②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③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
④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2)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国土资源部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2002年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新的土地利用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
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巧个; 三级地类设71个。
6. 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两类。
(1)自然因素
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土壤、水文及生物多样性等条件
①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个方面。光照条件主要通过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影响农业及非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 与土地利用及其生产潜力关系较为密切的热量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 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而且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数量和分布等。
②地形地貌中的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 地质条件中的土壤资源是由岩石、矿物的风化物经成土过程发育而成,岩石、矿物及其风化物的性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
③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④土地资源中水休的类型、数量及质量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
⑤区域生物物种或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区域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②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
③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7.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组成、机构设置、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步骤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3)调查成果分析调查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与分布,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面积、形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分布状况图件等等。
(4)问题与建议分析土地资源在利用、管理、保护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