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生态系统
【答案】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动物等)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其组成大致可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部分。生物因子是土地生态系统内物能转化储存的主体,主要是指地上及地下动植物和微生物,也包括人类本身,共同构成系统的食物链网。非生物因子是组成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即所谓的环境系统,包括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貌地质环境等等。
二、简答题
2.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3. 什么是土地复垦? 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地复垦一般有哪三类标准?
【答案】(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①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
②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③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
④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
(3)根据上述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有3类不同的复垦标准:
①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
②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③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4. 面对21世纪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答案】土地资源学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今后需要不断的完善。随着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口益加剧,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
(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资产)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除此以外,山地资源开发己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一些条件较好的山区将成为我国大农业发展的战略后备基地。为此,应尽快摸清山区土地资源家底,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为合理配置农林牧产业结构,实现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另外,还应加强对一些特殊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如滩涂、湿地、沙化土地等。
(2)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
①加强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应重点开展我国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
③学科规范化问题,即规范一个学科的范畴。
5. 阐述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案】(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一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地的基本特性,具有自然和经济的两重属性。 ①土地的资源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性; 区域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②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不仅具有资源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资产的特性,资产特性主要体现在:商品特性产权特性; 增值特性; 不动产特性。
6. 试述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为:
(1)区别
土宜是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宜性一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考虑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些品质性状。它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针对性更强。
(2)联系
两者使用的评价因子和评价方一法基本相同,土宜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更小范围内的具体利用。
7. 土地人口承载力有哪几种计算方式? 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方式
土地人口承载力具体的计算方式基本上可分两种:
①按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计算。
②按每人每天需多少卡的热和多少克的蛋白质,按不同年龄、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个“平均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质量,并折算为相应的农业生态区内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得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潜力。
(2)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的确定
投入水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善土地状况的基础性投入; 二是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常规生产性投入。根据相应的联合国的投入水平的分级指标来确定投入水平。
营养水平则根据当地居民的人均膳食热量和蛋白质等的数量和比值来确定。
8. 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调节土地用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使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协调起来,达到高效而持久的利用。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
对土地经营者当前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土地利用和经营的经济效果如何。
(3)为土地交易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转让、有偿使用等土地交易活动日渐频繁。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评价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资料乃至主要依据。
(4)为土地税收服务
(5)为土地管理服务
科学地管理土地,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