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壤侵蚀

【答案】土壤侵蚀是指,侵蚀量超过成土速度或土壤的生产能力降低,即超过了永续利用的准则所能允许的侵蚀速度。

二、简答题

2. 土地资源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应当包括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化配置结构及其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完整过程。

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剖析; 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的研究; 以及系统分析土地资源各个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综合质量和利用的影响规律,即研究各自然要素与土地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规律性和区域特殊性。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和区域土地资派的综合开发的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 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的方法论上。

3.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土地储备,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土地整理的内容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

①农地整理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土地整理的主要方面。

a. 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此项整理又称为田、土、坎的归并整理,重点是把细碎、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山区除外),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

b. 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对沟渠、林网、路网等进行规则化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 农地改造它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如改造,卜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坡地改为梯田等;

d. 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复垦废弃土地主要指农村抛荒土地的整理复垦;

e.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它包括村庄的治理,如治理“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井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增设公共、公益设施等;

f. 划定地界、确定权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进行整理;

g.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主要指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的水土保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山体的绿化、陡坡地的退耕还林等。

②建设用地的整理对城镇而言,土地整理主要是立足于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并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的需要,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并改善城市环境。

(2)土地储备的含义及其作用

①含义:土地储备,是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②作用:它可以通过土地储备这种形式帮助政府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并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存量土地无人愿意开发的难题。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前规划,更好的实现土地规划的内容。

4. 士地资源保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1)土地资源保护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和科学技术等手段,保护土地资源小受破坏的工作。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对己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 对已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

①退化土地,即水土流失的土地、沙漠化的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土地的防治及保护; ②对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的保护,不仅包括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包括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退。

5.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剖析; 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的研究; 以及系统分析土地资源各个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综合质量和利用的影响规律,即研究各自然要素与土地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研究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土地资源学的重要内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空间变异性很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规律性和区域特殊性。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计算土地自然生产力和土地经济生产力两种土地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上生产的食物可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一一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以便合理的协调人地关系,为土地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甚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应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和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两个方面。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是为了确立并巩固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以及监督土地利用而由国家制定的包括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的方法论上。

6. 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答案】(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首先,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但降水量在一定高度增加到极大值后,则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

海拔高度对其他各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人类的活动必然减少。如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土地资源的水热分布情况不同,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相同。

(2)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

地势起伏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侵蚀程度与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耕条件等方面。地表起伏越大,坡度越陡,土壤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量在一定条件下增多。对于建设用地而言,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节省开发投资; 当坡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则工程投资必然增大。

(3)地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