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农业信息市场的主体及其作用。

【答案】(1)农业信息的使用者

用户信息使用水平决定信息的需求,进而影响信息的供给主体。这个主体的数量、素质、能量、行为等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产品的价值、价格判定、产品交易过程、产品使用后果等。商家和社会需要精心培育用户的信息需求。

(2)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农业信息生产者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3)具有多种角色的政府

在农业信息市场中,政府具有信息用户、信息生产者、信息中间商、调节者的角色。政府所收集和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别人无力收集或不愿收集的公益性信息。政府所提供的农业信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政府为农业信息的生产商提供相应的补贴。政府还承担着农业信息用户,特别是对农户的培训责任。

2.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中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包括: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①市场层级一一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面向全国、着眼国际、适应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求;

②需求层级一一要瞄准农产品的现实需要和潜在的、预期的市场需求趋势;

③信息建设一一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宏观调控,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及农产品流通体制,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

(2)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

进一步扩大农业区域分工,实行优势互补,是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和专业生产区。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要抓住改造传统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两个重点,通过品种改良、高新技术的应用、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要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4)坚持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

①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

②在不适宜耕作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③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④继续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

(5)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则

政府需要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解决那些市场机制失灵所造成的问题。

(6)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继续稳定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尊重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把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让农民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导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3. 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功能与基本原理。

【答案】风险回避指市场中风险仄恶者采取一定措施来转移或分散因交易而面临的经济风险,尽可能减少因风险存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产品期货市场回避风险的基本原理: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功能的发挥是以套期保值交易作为手段的。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会受到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当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期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趋于一致,_者的基差趋于零。两个市场在最终价格上的趋同性也使套期保值交易行之有效。

4.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条件现代化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设施化(工厂化)等。

(2)生产技术现代化

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逐步实现生育进程模式化、诊断测试仪表化、农艺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3)经营管理现代化

经营管理现代化是指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选择生产投资项目和产品,寻找良好的销售时机、销售地点和销售对象,做到丰产丰

收。

(4)集约化、可持续化

现代农业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是为了解决十地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农业集约化必须建立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投入要素的性能和配比,建立不断优化的农业投入产出系统,在实现农业高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5)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商品经济为纽带的,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相结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的商品化是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体现,是农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生产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商品生产又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推动社会内部和农业内部社会分下越来越细,要求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势必带来生产的社会化,因为实行专业化生产,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愈加密切,这就要求社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6)标准化、信息化

①农业标准化是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指导下,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活动,组织制定与修订标准、发布与实施标准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农业标准化包括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发布与实施以及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活动的全过程。

②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5.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

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资源。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a.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多投入简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来实现的,农村通过增加家庭人口数增加农业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

b.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在农村人口资源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

c.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进程在加快,要求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