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基本制度有哪些?
【答案】(1)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①十地的国家所有制
a. 国家土地所有权主体具有唯一性和统一性
b. 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具有广泛性
c. 国家土地所有权是通过法律规定将其中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固定给使用者,而国家仅保留土地的处分权
②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a. 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b. 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c. 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③土地所有权的行使
a. 行使土地所有权的方式
b. 行使土地所有权应遵循的基本法律要求
c. 行使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2)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使用的基本制度。
①定义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基础,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均分到户,通过劳动努力与获得劳动剩余直接挂钩的形式,形成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范围
耕地承包,林地、草地等农村土地资源的承包
③优点
a.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解决了由于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和难以准确计量的问题,使平时的劳动与最终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
b. 适应了农业生产需要灵活决策的特点,使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c. 同时由于家庭经营劳动激励多样,不仅将监督成本降低为零,而且家庭的半、辅劳动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③农民权利
具体表现在农民占有土地,对土地可以直接支配和控制,可以在土地限定的用途内,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处分权和十地收益权,并可根据需要将十地的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④主要内容
a. 土地承包期长期不变;
b. 实行“大稳定、小调整”;
c. 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d. 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e. 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f. “四荒”地使用制度; 林业用地使用制度;
g. 牧草地使用制度; 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制度。
(3)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保护农业土地资源,妥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用地而提出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方案。
②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制度;
③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制度
④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总方针是: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严格实行农用地转用用途管制; 规范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⑤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农用地征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十地收归国有,以满足国家企事业单位及发展公益事业需要。
2.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有哪些? 请加以解析。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
(1)整体性
①内容。农业产业结构是各种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意义。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2)多层次性
①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表现在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
②意义。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各业的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
(3)动态性
①内容
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影响,随着时间、空间条件的运动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成不变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不存在的。
②意义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要注意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又要保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谁? 权利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的权利
①发包方不得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②承包方有权获得流转收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4.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有:
(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民在乡镇企业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因此,乡镇企业成为农民非农业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乡镇企业分散的企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正逐步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己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仅靠市场机制绝大部分农民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