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海大学农牧学院915农业经济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了解与掌握WTO 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答案】(1)扩大市场准入,消除非关税壁垒

对农产品进口的限制,主要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来实现。其中,非关税壁垒措施主要是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制度。

①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

②削减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机会

③关税配额水平的约束及其非歧视性实施

④规定最低市场准入机会

⑤特殊保障条款

(2)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

(3)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竟争机制

①“绿箱”政策

对市场只有很小扭曲作用的政策,可免于减让承诺、允许实施。

②"S&D”政策

特殊及区别对待的政策,包括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者普遍得到的投资补贴,低收入和资源贫乏阶层普遍得到的投入补贴等,鼓励放弃种植非法麻醉品的支持。

③“蓝箱”政策

生产限制计划中,对生产者进行的直接付款的政策。

④“黄箱”政策

《农业协议》规定需要减让承诺的“黄箱”政策是指上述三类以外的国内支持政策,一般涉及对特定产品的支持措施。这些政策可以用综合支持量(AMS )来衡量,综合支持量是衡量提供给某特定农产品或非特定产品的年支持总量的技术指标。

(4)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

SPS 适用于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是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实施的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和歧视的措施。协议还对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等同待遇、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条件、检疫规定的透明度、控制检验和批准程序等问题做了规定。

2. 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案】(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一一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小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竟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般会下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①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②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④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⑤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3. 契约关系的类型有哪些? 请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和特征。

【答案】(1)契约关系的类型

①古典契约关系

a. 权利义务关系:契约条件在缔约时就得到明确详细的界定,并且界定的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准确的度量。

b. 契约方关注点:不关心契约关系的长期维持,只关心违约的惩罚和索赔。

c. 交易双方特点:交易是一次性的,交易完成后各方“形同路人”。

d. 矛盾协调方式:契约各方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协调。

②新古典契约关系

a. 契约方关注点:关心契约关系的持续,并且认识到契约的不完全性和日后调整的必要。

b. 矛盾协调方式: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谋求内部协商解决,如果解决小了再诉诸法律,强调建立一种包括第三方裁决在内的规制结构。

c. 契约典型特征:契约策划时即留有余地; 无论是留有余地还是力求严格筹划,契约筹划者所使用的程序和技术本身可变范围就很大,导致契约具有灵活性。

③关系型契约关系

a. 契约方关注点:强调专业化合作及其长期关系的维持,契约当事人都愿意建立一种规制结构来对契约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b. 矛盾协调方式:各方通过契约及背后的权威规定各自的行为规范,实现一定的利益规制和行为协调。

(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如表所示。

表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