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试论俄罗斯民主化的曲折过程

关键词:俄罗斯,专制,民主,民主化

  摘要

关于俄罗斯民主化进程的研究在我国很薄弱.据我所知,目前尚没有论文或专著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我努力阐明俄 罗斯民主制度确立的曲折进程。本文主要包括下面六部分: 第一节 君主立宪制的初试与未成功的原因。 俄罗斯的民主思想来源与欧洲。在俄国自由主义力量的压力之下,又经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刺激,俄国沙皇进行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后,沙皇于1864年1月颁布法令,设立一个人民有限参与国家政府管理的机关:地方自制局和城市杜马。从一开始沙皇就把地方自制机构规定成 政府机关的辅助工作机构,后来又进一步削减地方自制机构的权限。1905年专制政权的危机提供了扩大民主的机会,国家杜马建立了。但是, 国家杜马的建立不是革命的结果,而是沙皇被迫作出的让步,沙皇的权力仍高高在上。当国家杜马不顺从沙皇时就会遭到解散。这与英国议会 高于王权的权力分配是不同的。君主立宪制难以通过改革在俄罗斯建立起来。 第二节 二月革命后“民主制度”的夭折。 沙皇政府的崩溃给俄罗斯带来自由和“民主”。然而临时政府不是依法产生的,它既没有权威又没有力量。它没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 和面包的渴望。自由和“民主”反而使社会混乱,失去了确立民主的良好机遇。1917秋,俄罗斯只面临着两个选择:资产阶级乐于支持的军事 独裁或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节 苏维埃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 十月革命的理想是要建立比资产阶级民主更高的民主,列宁认为只要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产占统治地位,民主就是虚假的,是控制和压 迫人民的手段。无产阶级要争取民主就要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受法制约束的,不与别人分享政权的。 布尔什维克的政权是武装取来的。政权的初期实行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两党合作,其他党派可以在苏维埃内合法活动。但是随着内战和骚乱 的发生,同布尔什维克力量有联系的党派全被禁止活动,布尔什维克成为唯一的执政党和合作政党。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专 政。 党内的民主呈现萎缩趋势。党在1906年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加强。由于俄罗斯人的民主素质不高,一长制和任命制的决定得到贯彻 并流行起来,这遭到“民主集中派”和“工人反动派”的反对。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禁止党内派别活动的决议,服从和统一就超越了 民主。 苏维埃民主没能真正建立起来,因为列宁把阶级统治的原则置于民主原则上,也与俄罗斯人的民主素养低下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节 斯大林体制的要害。 由于没有更替领导人的民主法则,斯大林在与反动派的斗争中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斯大林强调阶级斗争却来却尖锐,把阶级斗争的原则引进党 内对付不同意见。斯大林逐渐实行个人独裁,把领导置于法律之上。历史倒退向了专制。 第五节 从赫鲁晓夫的解冻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用斗争手段取得权力,并把自己的反动派打成反党集团。在反动派垮台之后又集大权于一身。他以集权反对集权,这就决定他的改革 是不彻底的。 勃列日涅夫逼迫赫鲁晓夫下台之后继任苏共第一书记,部分恢复了斯大林的高度集权体制。 苏联发展缓慢不能不进行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内进行的。但是,由于官僚机构惰性太大,戈尔巴乔夫只好进行民主 改革,指出公开性是民主的基础和保证,并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批判。这引起了保守派的反对。保守派在1988年6月第十九次代表会议选举中胜利 。戈尔巴乔夫只好企图通过恢复苏维埃的权力、在党外创造一个平行权力推行改革。公开性在1988年已显示了力量,大城市的群众迅速政治化 ,他们成为改革的推动力量。在社会压力之下,1990年3月废除勃列日涅夫宪法第六条,多党制合法化。戈尔巴乔夫无法只依靠苏共进行统治, 因此实行总统制。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独立,联盟遭到极大的削弱。1991年8月19日事件之后,苏共失去了合法地位,苏盟解体,无产阶级 专政不存在了。 第六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家制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依法产生了民主政府,建立总统制,设立国家杜马。基本上按法国模式确立了民主制度。 结束语。 通过对俄罗斯民主化的曲折进程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专制和民主是对立的;民主要以法制为基础;民主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