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农村扶贫开发
【答案】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陛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与其他社会救助相比,它虽然主要是面对区域而不是直接面向贫困家庭与个人,但追求的目的仍然是社会救助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同样需要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从而仍然可以纳入到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来。
2. 效率
【答案】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 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 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3. 生活救助
【答案】生活救助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社会救助。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是一种生活救助,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决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而不是改善其生活。
4. 《恤荫恩赏章程》
【答案】清朝宣统二年八月,当时的清陆军部向宣统皇帝奏奉了厘定的《恤荫恩赏章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军人保障条例,该条例共分8章48条,对军人死亡、伤残抚恤及通过恩赏世职等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国家议恤的范围分为阵亡、伤亡、因公殉命、积劳病故、临战受伤等五类,分别情况可享有世职荫袭、恩恤金、恩抚金等待遇和荣誉。
5. 刚性发展
【答案】刚性发展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是指社会保障的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
6. 制度型福利
【答案】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沃伦斯基和莱博克斯提出根据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将社会福利制度划分为“残补型’,和“制度型”两种类型。制度型福利将社会福利服务当作了工业社会一种正常的功能,以提供制度化的、针对全体人民的普遍福利为标志,被视为正常的和第一线的危机预防系统,强调社会福利优先解决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补充以必要的补救性选择服务。
7. 社会保障法
【答案】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是指调整国家、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既包括以基本法形式出现的社会保障法,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还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社会保障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8. 社会保险税
【答案】社会保险税也称社会保障税,是指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的税。它以雇主向雇员支付的工资或薪金为课征对象,因此有时也称为工薪税或薪工税。社会保障税在各国的课税制度形式千差万别。这方面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经验。美国作为典型的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税制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简答题
9. 请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答案】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得到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不同十传统的济贫措施,也不同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其基本特点包括:
(1)资金来源
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列入国家总预算支出,社会成员无须缴纳费用,符合条件者即可获得社会救助。而社会保险主要表现为三方缴费原则,体现为权利、义务的统一。因此,社会保险的给付可被视为“集体的互助”和“工资的延长”,而社会救助的给付则被视为“国家的责仟”和“贫穷的救助”。
(2)对象
社会救助的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通常,社会保险的对象以劳动者为主体,由国家立法要求劳动者强制性加入,而社会救助由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依法程序申请可以获得,其范围扩及到全
社会成员。
(3)基于贫困的事实
享受社会救助的对象必须基于贫困的事实。享受社会救助前,需要由有关部门对贫困状况或收入作必要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劳动力、赡养人口数等,调查的结果达到法定救助标准时才能获得救助。
(4)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提供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即维持最低生活标准所需的实际费用,而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都可以在此标准之上,如社会保险金的给付可以依工资的一定比例或按均一金额,还可以是按缴费基金积累的数额确定。
10.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案】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社会保险的理解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2)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其他子系统的联系之处在于他们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起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缺少他们当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社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也有不同之处。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比,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①强制性,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劳动者必须参加; 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 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加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劳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11.分析我国住房福利发展的变迁。
【答案】(1)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不改革住房制度,就不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不能理清国家、单位和职工在住房问题上的责任,则政负担过重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土地等要素市场发育问题等改革就难以推进。
1992年住房制度改革开始着手实施,此后巧年时间,经历了住房制度改革的三个重要阶段: ①第一阶段,房改的全面推进阶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