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传统的理论和观点认为人是理性的、自利的“经济人”,以此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内在动机。然而,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表明,人们在对待与其相互作用的个体时,行为方式是存在差异的,该差异与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有关。近几十年,国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个体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但国内的相关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旨在探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社会价值取向的特征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利益分配博弈中个体的行为策略和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体行为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社会价值取向主要以亲社会型为主,而具有竞争型价值取向很少。本研究中个人主义型价值取向比例要高于西方的研究成果。关于社会价值取向个体差异的研究发现,不同时代背景的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有所差异。从老年群体到中年群体,再到80后群体中,亲社会型社会价值取向比例依次降低,而利己型社会价值取向比例依次提高。此外,社会价值取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相对于男性群体,女性群体更多的具有亲社会型价值取向,她们更易合作,更加追求公平感。2、在利益分配博弈中,大多数人采取了合作的行为策略。这有别于经济学博弈论中所推导的最优策略。这与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相悖,可见人们的行为并非完全自利。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个体的行为策略也有所差异,亲社会型个体更易选择合作策略,而个人主义型个体更易采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策略。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中国人的社会价值取向特征进行探讨,并借鉴Van Lange分解游戏的范式开展了行为博弈实验研究,深化了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博弈实验领域的研究,丰富了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同时,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企业管理实践,如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