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3
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4
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35
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46
一、填空题
1.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___、___、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答案】跨语言、跨文化、
【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 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基础上,台湾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另一类型:_______。
【答案】阐发研究
【解析】阐发研究作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之外的第三种比较研究的类型,是由台湾学者首先提出的研究类型。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阐发研究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主要分为四种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技阐发和综合阐发。
3. 据劳拉·穆尔维的说法,在这个“按性别不均的结构组织起来的世界,观看的快感分裂为积极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视觉快感因此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与的快感。
【答案】主体; 客体
【解析】在《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题为“女性作为图像,男性作为看的承担者”的一节中,穆尔维间接地陈述了她的结构原则:“在一个由性的不平等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借助于弗洛伊德《本能及其变迁》一文中的术语,穆尔维在主体(观众/主角)和客体(叙事电影/图像)之间建立了一种二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被联系到主动的/男性的位置,客体则被联系到被动的/女性的位置。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主题和母题?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1)主题
①主题是对事件的归纳、概括和抽象。
②它是一种高度的综合判断,可以是一个叙事句,也可以是复合句,但都应带有价值判断。
(2)母题
母题的涵义主要有两种:
①指“叙事句”的最小基本单位。
②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最小的意义单元,如“生死”、“战争”等。
(3)主题和母题的区别
①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
②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
③母题是一个基本叙事句,主题是一个复杂句式;
④主题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
5. 简述钱钟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答案】钱钟书知识结构上博通中外,又在欧洲受过多年的教育与训练,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早在新中国成立前,钱钟书就出版了《谈艺录》
昔人谈艺之作甚多,历代诗话、词话,甚至野史笔记中所在多有。明人徐祯卿即以所著《谈艺录》名世。但钱钟书的这本书与昔人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昔人谈艺往往从印象出发,就诗说诗,即便能举一反二,也很难超脱时代的局限。因此多为赏析之作。
钱钟书的这本书虽也自称“赏析之作”,但因其所考所论,能“采‘二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因此自成一格。况钱钟书博极群书,学贯中西,凡所采用,均中西学界方家之作,因此所论问题,虽多不大,却能做到微言大义,于广博中见出精深,中西文学实例相互参校,相互阐发。《谈艺录》本身就是一本优秀的比较文学研究专著。
(2)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钱钟书巨著《管锥编》,是中国比较文学史的一座丰碑
它继续采用《谈艺录》那种典雅的文言诗话形式,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等中国古代10部重要典籍,引用了800多位外国学者的1400多种著作,结合3000多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彻底打破时空界限与学科界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比较研究,往往将中外文学现象与理论进行互补与互证。
(3)《七缀集》是不可多得的比较文学精品
钱钟书在80年代出版的《七缀集》,全用活泼醇正的白话写成,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比较文学精品。钱氏的这些研究成果正是传统学术的求“通”意识与现代学科的比较意识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典范。与此同时,一批比较研究中外文学、探索中外文学关系的文章也出现了,并引起了学界的瞩目。
(4)1981年1月,北京大学正式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由季羡林任会长,李赋宁任副会长,钱钟书杠顾问,决定出版不定期的《通讯》,并编辑出版《比较文学研究从书》。
6. 怎样从跨文化的比较视域来理解后殖民批评产生于第三世界知识分子进入第一世界学术圈?
【答案】从跨文化的比较视域理解后殖民批评产生于第一世界知识分子进入第一世界学术圈,具体如下:
(1)后殖民批评刻意强调把西方解构主义的“差异”理论带入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文化中,划出对立的鸿沟,从而给出东西方文化相对的差异性界说。
(2)如果把后殖民批评者的文化身份置放在“差异”中考量,后殖民批评者来自于第三世界,是对西方宗主国经济与文化跨越本土对第三世界民族、国家与文化侵略的抵抗。最终他们都以激进的反调之声而获取第一世界白人学者对他们的另类瞩目,并在第一世界宗主国大学获取显赫的教席和永久居住权。
在这个意义层面上,后殖民批评不是封闭于本土的理论,而是敞开于国际学术舞台的思潮,这也决定它们必然要进入到比较文学的领域中给人以研究视域上的启迪。
7. 简要论述西方当代译介学研究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案】方当代译介学研究迄今己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由以色列学者佐哈依据结构主义理论所创立的“分层系统”理论阶段。
(2)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学者提奥·赫曼斯初具后结构主义理论品质的“译者隐喻语言映射”理论阶段。
(3)20世纪80年代中川以后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所创立的“文学调控”理论阶段。
8. 如何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
【答案】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可以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部分:
(1)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本外部研究
①必须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看法,也就是研究形象是如何社会化的。这一研究基本上在文学文本之外进行,它要求研究者尽可能多地去掌握与文学形象平行的、同时代的证据。
②要对文本外的作家进行研究
a. 作家有关异国的信息来源,是亲自到过异国还是利用二手材料;
b. 作家创作时的感情、想象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细微而复杂,必须仔细鉴别;
c. 要研究作家所描写的异国与现实中真正的异国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
③文本外部研究还要做大量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文学社会学研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但是比较文学研究从来就不局限在文学范围之内。
(2)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本内部研究
①词汇
词汇是构成“他者”形象的原始成分,对此我们应进行鉴别。除了研究一个文本中出现的词汇外,还应特别关注那些在多个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汇。这一研究往往与套话研究相互关联。
②等级关系
形象学研究的重点不应在于追问形象塑造本身是否真实,而在于是否能够寻觅出异质形象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心理倾向、价值评判等。在这样一种深度的开掘之中,我们会发现“我”与“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