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分为更小的元素,并把符号的形式因素称作_______,与形式相联系的观念或概念称作_______。
【答案】“符具”; “符指”
【解析】索绪尔认为,符号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对象。一个符号由“符具”和“符指”组成。“符具”指的是一个可被人感知的具体“形象”:“符指”指的是“符具”所指涉的物质对象的精神性概念。
2. 根据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分类,女性主义有哪些思潮流派? 试举出其中五种: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解析】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在其代表作《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中将女性主义的思潮流派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全球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
3. 生态女性主义者卡林·J ·沃伦指出,西方世界对自己及其居民的基本信仰、价值观、态度和设想,是由压迫性的父权制概念框架所塑造的,其目的是解释、合理化和维持普遍的支配与屈从关系。这个概念框架最重要的特征是:(1)___,即“上——下”的思维方式; (2)___,即在分离性的二者中,分离的双方被看作是对抗性的、排他性的。(3)___, 即立论结构,这个结构使得屈从地位被证明为合理的。
【答案】等级制的价值思考; 价值二元论; 统治的逻辑
【解析】卡林·J ·沃伦指出,西方世界对自己及其居民的基本信仰、价值观、态度和设想,是由压迫性的父权制概念框架所塑造的,其目的是解释、合理化和维持普遍的支配与屈从关系、尤其是男人对女人的支配关系。这个概念框架最重要的特征是:①等级制的价值思考,即“上——下”的思维方式,它把更高的价值、地位或威望赋予高居其“上”者而不是屈居其“下”者; ②价值二元论,即在分离性的二者中,分离的双方被看作对抗性的、排他性的; 这就把更高的价值赋予其中一方而不是另一方; ③统治的逻辑,即立论结构,这个结构使得屈从地位被证明为合理的。
二、简答题
4. 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旺盛之势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案】从总体上看,中国比较文学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之后口趋兴盛,成果越来越多,声势
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此种兴盛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大潮逐渐接轨合流。
(2)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
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编》,可以视为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自8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的专著与论文集何以如此层出不穷,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前所有阶段的总和。所有这些论著与论文,或作影响研究,或作平行研究,或作阐发研究,或作跨学科研究,每一方面都有杰出的成果,而且数量都不少。
(3)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成果
编辑了多种比较文学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烈。这一时期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充分讨论建立比较文学的意义,介绍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并因此出版了许多著作、论文集与教材。更为主要的内容是探讨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并进而讨论是否应该建立以及如何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问题。
总之,当代的中国比较文学已是越来越兴盛,而且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5. 当代译介学研究具有哪四个特点?
【答案】当代译介学研究具有四个特点:
(1)以文化转向为理论背景;
(2)强调理论渗透;
(3)注重跨学科整合;
(4)原来微观的语言结构分析已逐渐让位于宏观的文化整合阐释。
6. 简述何谓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 ),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为何?
【答案】(1)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推崇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意识形态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影响社会过程。
(2)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
要了解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必须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为何。
①第一阶段,从20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批评关注的主题是在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如何被歪曲,批判传统文学批评中的父权意识。这一阶段影响较大的论著是凯特一米利特的《性政治》,米利特大胆地向名作家的权威性挑战,揭露出文学名作中的性歧视现象,并揭示出连文学大师们本人都未必意识到的性政治因素,发出了反抗父权制意识形态、必须重新审视文学史的呐喊。米利特注重从研究社会政
治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剖析文学传统中的性别形象差异,开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并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奠定了基础。
②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
这一阶段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己把主要研究兴趣从男性创作的文本转移到由女性创作的文本上面,也就是探讨女人写的女人有什么特别之处。批评家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女性经典作家的作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意义提出新的阐释,同时也注意发掘被传统的文学史所忽略或被埋没了的女作家和作品,并且提出了建构女性文学传统、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③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第三阶段,其发展趋向是对构建理论感兴趣,开始酝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突破。
综上所述,从以上的一阶段发展中可以看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从反抗传统文学史中的女性受压制被歪曲和被忽略开始,逐步发展到批判父权中心主义文化,探索女性的存在方式和社会价值。女性主义批评话语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并用女性的主体意识来重新审视整个社会文化及历史传统。在整个批评话语分析中,女性的“性别”色彩得到强化,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7. 如何理解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及其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的意义?
【答案】(1)对全球化的理解
①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
②作为一个历史的或历时的过程,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
①全球化起源于经济全球化,即全球经济的市场化,此后衍生出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军事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等不一而足。
②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3)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对比较文学未来发展的意义
①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
a. 比较文学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它超越了语言和种族的界限,单一的文学语境被双边的、比较的视野所取代,对于更广泛地理解各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b. 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语境再次使民族“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②全球化给比较文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a. 与传统的国别文学研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相比,比较文学的研究框架内纳入了异质的文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