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文学比较“X 加Y ”的硬性类比较模式。
【答案】对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与曹禺戏剧《雷雨》中的繁漪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表面上同异的硬性比较。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学比较在“X 加Y ”的模式中寻找双方表面的同异点,安娜是“X ”,繁漪是“Y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X 加Y ”的硬性类比较模式的理由
因为安娜与繁漪同是女性,她们俩各自都有一个富庶且有着相当社会地位的家庭,但她们又都有一个给她们支撑脸面但又极度缺憾爱情的丈夫; 她们都有冲破这个家庭追寻爱情自山的欲望,并且她们都大胆地冲出了家庭的阴影找到了自己的情人,但最终又都被自己所钟爱的情人抛弃。如上所言,法国学派追寻的事实材料关系在这里也无法成立,因为至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实证材料在迹象卜说明曹禺在塑造繁漪这个人物形象时直接受托尔斯泰笔下安娜的影响。
(2)文学比较可以人物之间及其背景的差异性
文学比较不仅可以罗列两种民族文学作品之间表面上的类似性,还可以从表面上罗列安娜与繁漪这两个女性人物之间及其背景的差异性。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位上层社会的官僚,繁漪的丈夫周朴园是一位封建色彩浓厚的资本家; 卡列宁的冷漠是伪善的冷漠,周朴园的冷漠是残酷的冷漠; 安娜要冲出的是一个贵族家庭,繁漪要冲出的是一个封建专制家庭; 安娜是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资产阶级贵族女性,繁漪是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封建阶级富家女性; 安娜的形象美丽,她总是以一种迷人心魄的眼光凝视着第三者,繁漪的形象苦涩,她总是以一种病态般的忧郁伺机叩问第三者的心灵。甚至,还可以把两位第三者握伦斯基与周萍进行表面上同异性的罗列等等。
(3)这里关于安娜与繁漪的文学比较,从表面上看不仅跨越了民族一一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并且也跨越了学科一一小说与戏剧,但由于这种文学比较没有把比较视域作为研究展开的本体,仅是对两种文学现象进行表面卜同异的罗列,所以这样的“比较”缺少内在的汇通与整合,只能够被定义为两种不同文学现象之间表面类同的“比附”。
2. 什么是本土主义?
【答案】(1)本土主义是指一种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
(2)本土主义主张坚决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力图维护自身本土文化的“纯洁”和“本源”的特色。这种本土主义主张一种危险的“种族分裂论”,它强调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所谓的“不可通约性”,并且把它视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3)本土主义实质上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主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3. 怎样从国际学术视域的角度理解赛义德后殖民批评对“东方”的定义?
【答案】从国际学术视域的角度理解赛义德后殖民批评对“东方”的定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赛义德在操用“东方”这一概念时,挟带着一种极端狭隘的“东方”地域独占性,他把西方从事东方学研究之学者所描述的“东方”在表述上仅仅局限于亚洲中东的印度和巴勒斯坦地区。“东方”这个概念不再简单地是一个作为亚洲东方一的代名词,也不再是从总体上指称遥远、新异的地方一,它在严格的意义上指的是伊斯兰的东方。
(2)从国际学术视域来看,赛义德的后殖民批评把伊斯兰文化从第二世界带到国际舞台卜,把自己置放在伊斯兰教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文化与信仰冲突中,使自己成为越发有争议的人物而显赫起来。从而,也使中国等其他非伊斯兰文化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东方”权力失落了。
4. 思考一下,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俄苏文学的接受,你还可以发现哪些个案值得研究; 反过来,俄苏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接受,你还可以发现哪些个案值得研究。
【答案】(1)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俄苏文学接受的个案
①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样作为俄苏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上,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响显然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大;
②而在当代的文学接受中,后者明显比前者更受当代作家的追捧,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俄苏文学的接受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案例。
(2)俄苏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接受的个案
①现代文学史上,中苏(俄)文学相互接受影响几乎是一边倒的形势,俄苏文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②到当代文学时期,尤其是当前文学,中国文坛蓬勃发展,出现大批优秀作家。俄苏文学相对没落,中俄文学互相影响态势有望或已经转变。可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俄文学影响为例,探讨当前俄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接受状况。
5. 从比较文学的视角简述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种整合与重构。
【答案】(1)比较文学下两种文学化文化的整合与重构
比较文学下两种文学化文化的整合与重构是比较文学要求的把东西方文化及文学汇通后,在整合的重构中产生出一种崭新的观念、崭新的意义、崭新的风格、崭新的书写,它既不是对西方欧美原创后现代主义的全盘接受,也不是对东方中国当代文学本土传统的全盘承继,而是立足于双方汇通基础上的重新站立。
(2)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种整合与重构
①创作主题方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形式与中国当代精神的整合
以先锋小说为例,先锋小说的叙述话语主要模仿西方后现代主义,先锋小说家同时又注重文学的内容和对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有所把握,从而把影响其创作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拿来后,破碎在他们的创作中进行再度整合重构了。
②创作理论方面,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对西方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模仿阶段后,己进入了与西方后现代文学写作同步的层面,并以第三世界写作实践和话语特色与西方进行对话,进而对产生于西方语境下的后现代理论进行重构。
6. 何谓大众文化,文化全球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如何?
【答案】(1)大众文化的含义
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2)文化全球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文化大众化的重要契机,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日渐式微,经典文化受到挤压排挤,代之而起的是好莱坞大片、MTV 、通俗小说、时尚报刊、网络文学等“快餐文化”。甚至传统的比较文学和经典文学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大众文化以及文化研究的影响和冲击。
二、论述题
7. 谈谈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特征。
【答案】(1)比较视域的多元性
①比较文学研究一开始就超出了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限域
巴尔登斯伯格在探讨早期的比较文学研究时指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两种方向:
a. 民俗学的方向。探索那些多少有点直接联系的渊源可以为一部文学作品提供材料,探索那些相似的现象出现在世界的另一角落。民俗学给比较文学的启示是,在不同民族文学间的那些看似不明显的地方寻找文学之间的联系,进而说明文学之间的某种渊源。
b. 在一系列国家的文学作品之间展开并明确那此显而易见的相互关系; 在某此趣味、表达方式、体裁和情感演变之中,它要发现一些借用的现象,并确定大作家所受的外来影响。前者在小明显的地方寻找文学的传播关系,后者则是在明显的文学现象之间寻找文学关系,但小管是哪一种,都要求研究者将一种文学向另一种文学开放。
②比较视域进入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相互参照、相互解释的时代
比较文学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己经开始酝酿走出欧洲文化的文学研究的新动向,在表现形式上打破欧洲文化内单一研究模式:
a. 一些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者积极地将研究的日光投向西方以外的其他文化、文学及其他学科,比如法国学者艾田伯就积极地在中西方文化这一大的跨度上对中国及西方文化、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b. 从单纯在中西文化范式下进行的比较文学研究来看,中国国内及一批海外的华裔学者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内如土国维、闻一多、钱钟书、季羡林等,国外如刘若愚、叶维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