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31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拎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2. 社会运行

【答案】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3. 社会性别

【答案】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其含义包括: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定后面的各个层次; 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 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可以通过互动和冲突而变化。

4. 代差

【答案】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代差两方中的任何一方,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文化模式

【答案】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二、简答题

6.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答案】(1)社会失范的含义

①涂尔干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一,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②默顿认为,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2)从这社会失范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题两大类。

①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己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

②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

7. 何为诱致性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

【答案】(1)诱致性制度创新的含义

诱致性制度创新概念及理论是由新制度经济学提出的,在经济史中,“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是各种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出现”。而“要素市场的出现是由生产单位间的这些差异所引致的制度创新”。由于边际产品在生产单位间的差异的存在,市场交易就会是互利互惠的。也就是说,市场交易就会带来利益。由此可见,诱致性制度创新在创新的成本小于收益的时候,或者说当交易费用较低时,会诱致人们选择创新行为。

(2)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由于制度规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度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惯性,所以,制度规范系统形成之后,并不总是自动地发生变迁,而是需要动力来促动制度的变迁。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有:国家、集体行动和交易费用。

①国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制度规范的提供者。国家为各种社会经济组织提供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国家是意识形态创建的主体,意识形态虽不是具体的制度规则,但它是社会基本制度的构成。

②集体行动是指人们按照集体共同目标的要求而采取一致的行动,也就是集体成员为达到共同目标而选择合作性的行动。奥尔森认为,影响或阻碍集体行动的突出问题便是“搭便车”行为。“搭便车”行为是指集体中的个人选择不合作的行为,但又获得了与其他成员相同的收益。

就制度变迁而言,一个新的、高效率的制度框架,能否对一定社会群体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群体成员是否可以在制度创新和选择上达成集体行动,即采取合作。集体行动的实现,既是制度

变迁的动力,同时也受制度安排的影响。

③交易费用是指在设计、制定、实施和维护制度过程中所需要支付的各种成本或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是从成本一收益分析的视角来考察制度变迁的。如果一个制定、实施和维持一项制度的成本降低,其净收益无形中得以提高,那么,社会对这种制度的需求也就自然增强,制度变迁的动力也就提高了。

8. 简述关于失范问题的标签理论。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所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1)标签理论突出强调越轨问题的核心在于: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人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雷梅特区分丁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和“二级越轨”,而标签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二级越轨当中。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者本人也就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是按照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

(2)标签理论将越轨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权威者与越轨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观察;

第二步是越轨者将其贴上越轨的标签;

第二步是加入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而这些被社会公认为是越轨。

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越轨者就接受了越轨的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

9. 关于集体行为,主要有哪些理论? 各自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1)关于集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①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 ②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 ③特纳和克里安的即时规范理论; ④格尔和戴维斯的相对剥夺理论; ⑤斯梅尔塞的值数累加理论; ⑥康豪瑟的群众社会理论。

(2)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

勒庞认为,聚众在行为逻辑上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在后果上是破坏性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在独处时都是理性的、温和的; 一旦进入一个群体,就会通过无意识、传染和暗示等心理过程而使心理趋于统一,形成一种“集体心智”。

“集体心智”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控制和塑造个体心理。在集体心智的作用下,个人的才智和个性会削弱,人格意识会降低,从而变得野蛮、残暴而狂热,通过“集体心智”凝聚而成的聚众容易冲动、多变、急躁、夸张、单纯、偏执、专横、狂妄、拙于推理而急于行动。勒庞把集体心智的形成过程称为“心态趋一定律”

②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

布鲁默认为,集体行为发生的起因是个人性的烦躁。每个人都有欲望和冲动,一旦这些欲望和冲动不能通过常规的方式得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不舒服、泪_丧、不安和孤独。经过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