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和要素票赋学说? 其各自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答案】(1)绝对成本学说

①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

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绝对成本的差异之上,即某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要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种商品出口。

②绝对成本学说的政策意义

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2)比较成本学说

①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劳动的节约。比较优势导致了比较利益。

②比较成本学说的政策意义

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哪类产业结构,无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3)要素享赋学说

①批评比较成本学说

a. 比较成本学说是静态的,是单一要素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是以生产力固定不变(而不是可变)为前提的,不符合事实;

b. 成本中未包括地租在内;

c. 认为生产中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的组合比例不变,违背事实;

d. 认为各种劳动工资之间的比例固定不变,事实上各个国家的工资、不同行业或专业的工资是不同的、经常变化的;

e. 比较成本学说忽视了需求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仅从供给方面考虑问题。

②赫克歇尔一一俄林定理: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票赋的差异; 由于各种各样的

原因,一国要素享赋中某些要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缺; 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应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

要素享赋理论的逻辑推论:国与国之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有差异是因为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成本不同,而成本差异又是因为要素价格差异引起的; 两国间要素价格差异源于要素供给量的不同,而要素供给量不同实际上意味着要素禀赋的不同。

③要素享赋学说的政策含义

一国应实行自由贸易,进行国际分工(按要素察赋条件)和专业化生产。

2.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

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资源。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a.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多投入简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来实现的,农村通过增加家庭人口数增加农业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

b.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在农村人口资源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

c.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进程在加快,要求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②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a. 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村人口资源的规模与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数量的分布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b.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 旬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人们在就业选择中偏爱劳动报酬高的产业部门,而不愿意到劳动报酬较低的部门就业。 c.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适龄人口,成为农业劳动力供给中的无效供给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剧了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不足。在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的时代,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d.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有两个来源:参加农业劳动的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天的农业劳动时间和全年

农业劳动时间的总和; 非农业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或其他时间参与农业劳动的时间。农业劳动力每个工日的长短、全年劳动工日的多少,受农业气候、农业劳动对象、农业劳动手段、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国家法律等因素的限制。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

a.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不同的生产季节或不同的生产时期,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劳动时间长短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基本利用形式。

b.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农业内部各行业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极不相同,即使在一种行业内部,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生产时期,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c.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在农业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农产品社会总需求量的扩大,要求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与之相协调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核心,是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数量上的扩大。

②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

a. 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农业自然资源的质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反比。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也就是有限的。在一定范围内,农业自然资源数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正比。社会可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最终数量是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潜在极限。

b. 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第一,人口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基本因素

总人日的规模越大,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多,相应地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也就越多; 反之越少。

生产畜牧业产品比生产种植业产品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要大得多。如果人们的食物构成以植物产品为主,则对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就少。

第二,社会经济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根本因素

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非农产业部门,需要相应规模的农业劳动力为之生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教育、非农产业部门发达,则工农业劳动力素质好,资本有机构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高,对于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就少; 反之就多。

c. 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第一,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人口规模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随之扩大。

第二,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