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恤荫恩赏章程》

【答案】清朝宣统二年八月,当时的清陆军部向宣统皇帝奏奉了厘定的《恤荫恩赏章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军人保障条例,该条例共分8章48条,对军人死亡、伤残抚恤及通过恩赏世职等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国家议恤的范围分为阵亡、伤亡、因公殉命、积劳病故、临战受伤等五类,分别情况可享有世职荫袭、恩恤金、恩抚金等待遇和荣誉。

2. 福利经济学

【答案】福利经济学分为新福利经济和旧福利经济,是指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3. 市场菜篮子法

【答案】市场菜篮子法又称生活需求法或“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是指根据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为了真实反映贫困者所需,在确定菜篮子的内容时,需要由专家和群众共同作出决定。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生活必需品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界定,因而很难进行国际和地区间比较。

4. 私营医疗保障

【答案】私营医疗保障(商业医疗保险),是按照市场法则由私营机构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疗保险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买方可以是企业、团体、政府或个人,卖方则是营利(不享受税收优惠)或非营利(享受税收优惠)的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或民间医疗保险机构。私营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保人及其雇主所缴纳的保险费,政府财政不负责补贴,缴费水平通常取决于参保时年龄、性别以及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在假定未来保费收入现值与医疗费用支出现值相等的基础上毛}算出来的,缴费一般较高。

5. 军人保险(military insurance)

【答案】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因军人职业连带风险影响军人家庭生活时,给予军人

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方式。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保险具有分担风险、经济补偿、权益保障、促进稳定和公平分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军人保险,把军人保险作为军人社会保障的重要项目给予高度重视。

6. 社会福利目标

【答案】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因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以外,国家通过社会福利使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更能体现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性的公共事业,它不仅需要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而且需要公共财政支撑并由政府承担i}r督管理责仟。尽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府在社会福利中所承担的多方面责任却不会减轻。

7. 三效应理论

【答案】“三效应理论,,是美国芝加哥流派的代表人物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贝克尔认为生育水平受收入效应、物价效应和替代效应等三效应的制约。当收入效应大于抚养孩子的成本时,生育率提高,反之,生育率下降; 当物价上涨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生育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当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提高时,作为高档商品、耐用品、旅游等的替代效应得到强化,人们宁愿把收入用于高档商品、耐用品等项目的消费上,而不愿生养孩子,从而导致生育水平呈下降趋势。贝克尔认为,西方国家在收入效应提高的同时,随着物价上涨以及机会成本的提高,替代效应增强,结果必然导致生育率的下降。

8. 初次分配

【答案】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国民收入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是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做出的贡献大小给予的货币补偿。在初次分配中,国民收人被分解为三个部分,即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职工个人收入,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的具体操作、运行和产生的结果都是由市场来实现的,强调市场中各主体的权力仅在于通过自身需求和供给行为对初次分配产生影响,分配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有漏洞?

【答案】(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社会保障项目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织成的“社会安全网”。“社会安全网”的目的是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

生活并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在机会均等、平等分配、适度保障的原则指导下,分解为完整性、协调性和层次性,因为只有完整、协调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全面解决各种需要国家和社会运用社会保障手段来解决的现实问题。

(3)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性

若社会保障体系缺少社会救助,或者社会救助中的某一项目那么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将更加困难,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保障的发展。若社会保障体系缺少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险下设的某一具体项目,那么劳动者的利益就会被损害,影响社会稳定。同样若社会缺少社会福利、军人保障,那么会使得整个社会的稳定机制变的脆弱不堪。综上所述,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个体系,目的就是通过体系内的各个项目的互补实现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有漏洞。

10.简述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答案】(1)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

根据现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五保供养的含义。是对符合规定的农村居民,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②五保供养的性质。是国家面向农村孤老、孤幼的一项兼具救助与福利性的事业,它由负责管理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民政部门主管,由政府负责提供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③五保供养的对象。是指农村居民中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④五保供养的内容。

a. 供给粮油和燃料;

b. 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

c. 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d. 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安排人员照料;

e. 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f. 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⑤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 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⑥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来源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⑦供养的形式. 五保对象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实行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

⑧其他. 在保证五保供养经费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各地民政部门还可以在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中将募集的物资优先用于解决农村五保户的生活需要。

(2)农村五保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