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华中师范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华中师范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3

2016年华中师范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4

2016年华中师范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35

2016年华中师范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49

一、名词解释

1. 福利经济学

【答案】福利经济学分为新福利经济和旧福利经济,是指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2. 再分配

【答案】国民收入的冉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部门、国家经济建设、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而进行的,国家财政、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格等经济杠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再分配是政府对市场产生不良后果的矫正,在于弥补市场失效,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化,缩小初次分配按照效率原则形成的差距。再分配是以国家强制力和公共权力为基础的,其运行效果的优劣受制于政府可动用的经济资源和强制力的大小。

3. 简析社会保障的定义。

【答案】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国家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唯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社会实行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运用社会保障寻求稳定和参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2)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支撑,使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制度化、规范化。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生活困难或面临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给予生活保障,社会

保障应能使社会的每个成员达到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标准。

4. 行政法规

【答案】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规定”和“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5. 刚性发展

【答案】刚性发展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是指社会保障的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

6. 军人抚恤优待

【答案】军人抚恤优待制度是军人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争年代建立至今,己经走过了较长的历程,现行法律依据是2004年国务院颁布实行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该制度强调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民政部门是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主管机关,该制度的内容包括死亡抚恤、遗属一次性抚恤及定期抚恤、残疾抚恤、军人生活与交通优待、残疾军人医疗优待等。

7. 国家医疗保险

【答案】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亦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或全民健康保险,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医疗服务的模式。国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形式筹措,然后通过预算拨款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疗机构,国民在看病时享受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实行国家医疗保险的国家,均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活动具有国家垄断性。

8. 职业福利

【答案】职工福利又称员工福利,是指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允性报酬与服务。广义的员工福利是由企业雇主专门面向其内部雇员所提供的,用以改善雇员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性事业。从整体报酬的角度而言,员工福利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不以员工向企业供给的工作时间为单位来计算

的,有别于工资、奖金的间接性薪酬支付,是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9. 西方新保守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和主张是什么? 它如何体现在社会保障改革的实施中?

【答案】西方新保守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和主张,及在社会保障改革的实施中的体现论述如下:

(1)在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存在两种不同观点,即以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激进的社会改革派,和以要求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新保守主义为代表的保守派。

(2)与社会改革派追求的高标准目标不同,新保守主义追求一种低标准的目标,即保证所有的居民都能获得最低限度的收入,保护社会底层的居民不致因为在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初次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面对福利国家的危机,这一派主张实行社会保障计划的“私人化”、“市场化”和“非调节化”。具体体现在:

①社会保障计划应当建立在“个人自由、自主和自助原则”基础上,每个人都应首先尽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国家、社会机构只有在他的收入和财富不足时才进行十预,因此,在国家负责的社会保障费用来源中,应当增加雇主和雇员分担的社会保障税(费)的份额,减少国家资助的份额。

②在社会保障的管理上,应当减少国家的干预,加强私人机构的作用。美国货币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一书中指出,削减以至取消现在的社会保障计划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工作、储蓄和革新的兴趣,增加资本积累。

10.何为“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答案】“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全体居民和公民不论其有无收入和是否就业,都可享有国家制定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由于全民都享有受保障的权利,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的税收。

英国、瑞典等国实行的“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贯彻“普遍性”原则,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按统一标准交费、给付,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税收解决。

11.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是指贯穿社会保障法律规范始终,并对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具体有:

(1)权利保障原则权利保障,即将获得保障视为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义务。《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和建议书,规定了成员国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2004年中国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作为宪法中一项纲领性权利,生存权保障成为社会保障立法的最基本原则。现代人权最基础的权利就是生存权,而宪政国家对于生存权的立法保障就是通过社会保障法体系来实现的。因此,权利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