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M. 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

【答案】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是指政策执行是执行者(组织或人员)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和手段做相互调适的一个过程。他认为这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M. 麦克劳夫林的方法论较“纯科学”的行为主义政策执行理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是在对一个具体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说明问题的,即通过由具体到抽象的途径,说明政策执行者和受影响者的相互调适对政策目标达成的影响。

2. 完全理性

【答案】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质是一种政策选优的方法。完全理性决策的观点是: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3. 模型

【答案】模型是指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日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与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所讨论的对象经常既可以是定性相似,也可以是定量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相似,也可以是内在的相似:既可以是结构的相似,也可以是功能的相似。

4. 规范分析

【答案】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规范研究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规范分析,同样离不开价值。规范要有效,必须以相关的价值为基础。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规范的

变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存在着彼此联系的四种形式,即事实判断、价值判断、规范判断和命令判断。这种关系,在政策分析中处处都表现出来。

5. 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二、简答题

6. 简述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

【答案】(1)有限理性理论

西蒙和马奇认为,决策者所面临的是:①含糊且界定不清楚的问题; ②关于其他替代方案,并无完整资讯; ③对于问题的背景资料掌握得不完整; ④对于这邺假设性之替代方案的影响,无完整资料; ⑤对市民之价值、喜好及兴趣,无完整资讯:⑥时间、技巧及资源均极为有限。

这种情况下决策者的反应有:

①决策者大部分反应是“例行性”的反应,亦即他惯于引用以前用过的解决方法。

②有时他必须想新办法解决问题,但是他通常也只会循其所熟悉的旧路,很有限地寻找其他可能方案,第一个出现且令人满意的方案即刻就被选定,他不会先搜寻并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也不会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方案。因此他所选定的不是“最佳”的,而是“满意”的方案。

③在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下,决策者只做他们力所能及之事。

(2)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

人的理性实际上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这种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是:

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如果方案A 是先于方案B 提出来的,A 又是满意方案,那么就不会再花时间去考虑B ,哪怕B 比A 更好。

7. 简述公共政策的类型。

【答案】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问题复杂性和公民需求的不断改变和趋于多样性,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数量庞大、名目繁多、形态各异。公共政策几乎涉及公共事务的所有方面。为了帮助政府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政策的性质与特色,提高政策制定的品质,将公共政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管制性政策。是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例如,污染管制政策、交通管制政策、外汇管制政策、出入境管制政策等。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分析,此类政策属于“零和赛局”的政策。因为这种类型的政策的执行,常会使一方获利,而另一方失去利益。

(2)自我管制性政策。这是指政府并未设定严格的、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而仅仅设定原则性的游戏规则,由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自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政策类型。它是一种非零和赛局的政策类型,因政策的执行通常不至于牺牲其他标的团体的利益为其代价,也就是说没有利益上的排他性。

(3)分配性政策。是指政府政策将利益、服务和成本、义务分配给不同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享受和承担的政策。此种政策基本上是一种非零和赛局的政策,因为这类政策的执行,并不构成他方之所得建立在另一方所失的基础上,不具备义务和利益的排他胜,基本上是“有福同享”、“有难共担”的政策。如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财政补助政策等。

(4)重分配性政策。是指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的政策。如个人收入累进所得税基本上就是对富有阶层的财产通过累进税率的征收,转移给贫困阶层,以缩小贫富的差距。这种政策出现利益上的排他性,乃是一种零和赛局的政策。

8.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解释,是从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国家的产生开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国家这种政治权力组织的产生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

经济关系,是这种经济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劳动过程支配关系和生产结果的分配关系。

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依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组织。其主要特征为: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3)国家是一种暴力机器。

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按照此标准,可以把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9. 举例说明政府的寻租行为并分析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1)政府的寻租行为

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