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86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依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离开了人的活劳动,其他任何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再先进、再灵巧的机器人毕竟是机器,是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必须有人对它进行操作,它才能运转,否则也只是堆物料。

(2)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来源于“总体工人”的剩余劳动。“总体工人”不仅包括在生产第一线直接操纵机器设备进行劳动的工人,而且包括从事技术工作和一般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他们共同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

(3)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比没有使用这些设备的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由于前者的总体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其中的一部分是山其他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因为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生产部门,‘白们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同量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比较少。但是,由于后面将要讲到的部门之间的竟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从而使一部分剩余价值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移到有机构成高的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部门中来。

2. 股份公司是怎样产生的? 它有哪些形式?

【答案】(1)股份公司的产生

①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巨额资本才能兴建大型企业,这是单个资本难以办到的。所以,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它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的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一方面,在股份公司条件下,资本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提,因而是信用这种借贷活动的特殊形式; 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一般是通过作为信用机构

的银行来进行的,而且有时银行也成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或由银行自己发行股票筹建股份公司。所以,没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2)股份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

①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②股份无限公司

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③股份两合公司

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其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3. 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 竟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2)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部门内部的各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追求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推动了企业不断追求新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与新的市场以拓展新的利润空间,所有这些都能起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不同产业部门的企业竞争中,为了保持利润率的差别,也要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进行创新,这也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 为什么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答案】(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组成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它们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可以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得到解释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又引起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为另一种新的生产

关系所取代从而退出历史舞台,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不仅如此,生产力的发展还提出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要求并规定了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3)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己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经济制度,即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可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生作用,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决定着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发展变化,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5. 有商品经济,就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吗?

【答案】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需要有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这种条件在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时才充分具备,因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

(1)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之间资本竟争的结果

在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中,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不同,每个资本家都不甘心于只获得低额利润,而是要追逐高额利润。为了追逐利润,就必然要展开竞争。既在部门内部进行竞争,又在部门之间进行竞争。资本在部门之间的竞争,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进而形成平均利润。如果资本不能自由转移,那么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也将受到阻碍。

(2)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也离不开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

由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平均分配过程。其一,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如机械工业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额大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额。其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如食品工业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额则小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前者所多得的利润,正是后者所少得的部分。其三,中位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高位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高于价值,低位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低于价值。而市场价格则直接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但归根到底仍是以价值为基础。

可见,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只有具备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个别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

6.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

【答案】(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内容第_次世界大战后,西力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有两类:一类是社会保险,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或失业者提供各种保障措施,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金、抚恤金、伤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