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906经济学基础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生产资料部门会优先增长,它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答案】(1)生产资料部门要优先增长

①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要求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总是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伴随而进行的。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预付资本和积累的资本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不变资本的增加必然要快于可变资本,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要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就要快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可见,在技术进步以及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②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为了保证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第一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部门的生产增长速度,必然比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部门的生产增长速度要快。因而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就要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③并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消费资料生产可以比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得快一些。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适应的。一般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便会提高,从而使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形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消费资料生产可以比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得快一些。如果资本有机构成并没有提高,或者当消费资料生产己落后于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而制造生产资料部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又可以满足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时,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在个别期间,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还会快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保持扩大再生产所要求的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对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否定。

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发展。

因为,方面,在第一部类的生产发展中,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必然依赖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 另一方面,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满足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所以,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并非越快越好,它的发展如果脱离了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是不可能

实现的。

(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取决于多种因素

社会主义国家在某个具体时期的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状况、新技术的发明及其在各部门间应用和推广的不平衡性、新的资源的开发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等,对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都有重要影响。对于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机器大工业以及继之而来的机器生产普遍化的时期,由于在国民经济的广泛领域内发生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深刻转变,特别是由于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对生产资料的要求不断增长,因而在两大部类的增长速度中更为鲜明地显示出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趋势。随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这一历史过程的基本完成,以使用当代世界先进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为特征的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的建立,技术进步将不仅表现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活劳动的减少,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以高效率的机器或机器体系代替低效率的机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以及更有效地使用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等,以致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量将趋于减少。在这种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速度的领先系数会趋于缩小,两大部类的增长速度将会趋于接近。

②现阶段我国对两大部类比例的安排

我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前面临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为了加快建设的步伐,必须实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因此要重视发展重工业,使生产资料生产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为了在生产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又必须充分地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保证消费资料生产有相应的增长速度。根据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要以农、轻、重为序,或者说,要从人民的消费需要出发,首先安排好消费资料的生产,然后按照发展消费资料的需要和可能,安排生产资料的生产。由此确定的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和由此实现的生产资料生产的更快增长,是符合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的。

2.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依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离开了人的活劳动,其他任何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再先进、再灵巧的机器人毕竟是机器,是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必须有人对它进行操作,它才能运转,否则也只是堆物料。

(2)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来源于“总体工人”的剩余劳动。“总体工人”不仅包括在生产第一线直接操纵机器设备进行劳动的工人,而且包括从事技术工作和一般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他们共同参

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

(3)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比没有使用这些设备的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由于前者的总体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其中的一部分是山其他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因为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生产部门,‘白们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同量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比较少。但是,由于后面将要讲到的部门之间的竟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从而使一部分剩余价值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移到有机构成高的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部门中来。

3. 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答案】(1)生产关系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①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这里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相对应的生产关系是指狭义上的生产关系。

②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各分得一部分产品,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分配关系。

③交换关系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不是他们所直接需要的产品,这时他们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和另外一些人进行交换,换取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消费,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交换关系。

④消费关系

消费关系是人们在取得消费品时所发生的关系。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经过分配和交换过程才能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①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 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社会主义生产,因而资本主义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