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5综合(管理学、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5综合(管理学、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5综合(管理学、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4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5综合(管理学、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6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5综合(管理学、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35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5综合(管理学、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50

一、概念题

1. 职能分类

【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后,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一方面,按照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和任职资格条件等因素确定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职位系列,同时又根据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经历确定等级系列。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又确定公务员的级别,这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大特色。

2. 政府雇员制

【答案】政府雇员制是指政府以契约形式聘用、管理某些专门技术人才及承担部分临时性、勤务性工作的人员的公共人力资源制度。它以劳动合同为主要手段,来界定、规范和调整政府与雇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主要日的是通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组织形式的完善,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公共产品。

3. 社会燃烧理论

【答案】社会燃烧理论是牛文元在《社会燃烧理论与中国社会安全预警系统》中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从高秩序向低秩序退化,从初始状态量变到以后质变,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它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社会系统的有序与无序、平衡与失衡、稳定与暴乱,同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形象类比,将社会组织/系统的稳定状况纳入严格的理论体系和统计体系—“社会稳定预警系统中”。

4. 公共领导

【答案】公共领导由“公共”和“领导”两部分构成。公共领导是强调具有“公共性”的领导,是指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体现公共精神而进行的高层次管理活动。公共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行政领导发展的趋向,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其内涵有:①公共领导是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 ②公共领导是政治或政策型领导:③公共领导是战略型领导:④公共领导更关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5. 行政信息公开

【答案】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申请公开行政信息,并方便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总称。

我国行政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

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6. 行政协调

【答案】协调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的而把各自行动互相配合。行政协调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协调不是在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两极做选择,而是在有关各方存在不同程度共同之处的基础上,对差异进行融和、调整,以实现关系的和谐与整体功能的最大化。行政协调关键在政府各方面关系的平衡,如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平衡、履行社会职能与自身有效管理的平衡、专业化分工与全局管理的平衡、职权责的平衡等。行政协调的方法有对人际关系的协调方法、对组织系统的协调方法、对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协调方法。其特点包括:广泛性、目的性、层次性、权威性、灵活性和相对性。

7. 绩效导入

【答案】绩效导入就是进行绩效培训,为能保证绩效的持续改进,必须通过培养使管理者和员工具备相应的额能力。绩效导入一方面可以增进管理者和员工就绩效管理的了解,尽可能减少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和由此造成的不良绩效; 另一方面可以让管理者和员工掌握绩效管理的操作技能,例如如何设定绩效指标、如何评分、如何进行绩效沟通等,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绩效培训时,组织应根据员下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流程。

8. 行政组织伦理

【答案】在行政机关群体作为行政伦理主体的意义上,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体制、行政领导集团以及党政机关在从事各种行政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事务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和行政道德的总和。行政组织伦理是针对行政建制的伦理规范而言的。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控制力,行政组织伦理的作用对象既是行政成员也是行政机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行政组织伦理可以被看作是注重客观性的伦理规范。其基本内涵包括:①程序公正的基本准则; ②民主责任的伦理导向; ③行政组织信任包括行政组织间、行政组织与公务员间、行政组织与公民间的信任。从影响上讲,缺乏信任的组织无伦理可言,因为信任是组织有效活动的基础。行政组织的运转与改革应该与信任联系在一起。

二、简答题

9. 简述“职权说”与“根据说”

【答案】“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这是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对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的原则规定。关键是如何理解“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1)“职权说”的侧重点

“职权说”认为,国务院除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外,在不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前提下,在法律赋子的职权范围以内,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制定行政法规。

①“职权说”过分扩大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和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具有“过宽”的缺陷。事实上,承认国务院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其管理的实际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也就是承认在宪法和法律尚未有任何规定的条件下,国务院也可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因此,国务院根据其管理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难免出现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情形。

②“职权说”中对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给定的“不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限制条件,并无实际意义。“职权说”运用“权利推定说”来理解宪法和法律对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的原则规定,必然导致国务院行政立法违反国务院的国家机关性质和职权性质,导致国务院行政立法侵权。因国务院是国家执行机关,不是国家立法机关; 国务院的职权是依法所享有的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权,而不是创制行为规范的权力。

(2)“根据说”的侧重点

“根据说”认为,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对制定行政法规的要求,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应有直接的“根据”,即具体授权。其缺陷在于:

①“根据说”过分缩小了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具有“过窄”的缺陷。因为“根据说”所主张的国务院行政立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授权立法”,没有明确授权,国务院就不能制定行政法规。

②“根据说”否定了国务院依职权在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在没有授权的条件下,但根据需要,又不得不制定更为详细、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行政法规来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形。因为即使是法治原则,也并不排斥合理的和必要的政府自山裁量权。

(3)对两种学说的评述

“职权说”运用“权利推定说”来论证国务院依职权立法,必然影响或导致国务院取代国家权力机关立法,形成多头立法、立法无序的状况,不利于发挥各国家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 同时,“根据说”由于需要具体授权,缩小了行政立法的范围,也不利于行政立法的实施。所以,行政立法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10.行政立法与立法机关立法的异同。

【答案】(1)行政立法,是指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法的地位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其在性质上是一种具有立法特征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的特征如下:

①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这是行政立法最基本的特征。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立法活动即为行政立法。

②行政立法权只能由一定范围内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③行政立法在性质上是一种具有法的地位和效力的抽象行政行为。这里有三层含义:a. 行政立法在性质上首先是一种行政行为; b. 行政立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抽象行政行为; c. 行政立法是一种具有法的地位和效力的抽象行政行为。

④行政立法由国家公务员作出并遵循首长负责制的原则。

⑤行政立法在程序上相对简便、快捷和灵活。

⑥行政立法的法定表现形式是行政法规和规章并且在名称上不冠以“法”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