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文化折扣? 结合实际谈谈传媒产业有哪些可以降低文化折扣的途径。

【答案】(1)文化折扣含义①这是指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因此对于那些生活在此种文化之中以及对此种文化比较熟悉的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那些不熟悉此种文化的受众的吸引力则会大大降低。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其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这即是文化折扣。

它是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一般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都可以导致文化折扣的产生。②简言之,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销往全球市场的媒介产品在价格上受文化折扣的支配。文化折扣随文化相关性的程度而变化。③文化折扣产生的原因。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 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

(2)降低文化折扣的方法

①吸纳不同文化背景的表演者。媒介产品中的明星无疑对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号召力。但明星亦有地域性,与消费者文化背景一致的明星更具亲和力。

②国际联合生产。国际联合生产是分属不同国家的多个参与者共同参与一部电视节目或电影的开发与制作,它正变成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生产模式。

③格式销售。格式销售是指成功节目观念的所有者将节目观念/节目设计理念出售给买方或授权买方使用。

2. 媒介企业如何实施产业整合策略?

【答案】(1)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经济领域内出现了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原有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新产业形态出现的现象,称之为“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一个过程。技术融合并不等于产业融合,只有经过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三个阶段,才能完成产业融合的整个过程。

(2)媒介的产业融合主要沿着以下两个方向发展:

①媒介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

媒体、电信和工T 三者合而为一的新产业,是信息时代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媒介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通信产业也将产业的触角伸到了内容领域。

②媒介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当数字化蠕虫洞吸入娱乐和购物产业等时,新闻、教育、游戏、广告都开始被吸入引力场,

从而不断地促进计算机、通信、办公设备、娱乐、广播、出版、消费电子、金融与保险等服务产业的融合。

3. 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答案】(1)在分析传媒产品性质时,有一种思路是将媒介内容与其物质载体区分开来分别定性。

①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

②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2)传媒产品性质变化的动态机制可表述为: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传媒内容的“公共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传媒产品盈利的状态,从而使传媒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①作为内容与物质载体统一体的传媒产品的性质受技术、规制及媒介组织经营模式之选择三个因素的制约。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决定着传媒产品的性质。强大的技术和规制力量及内容/订户支撑型商业模式将传媒产品推向私人物品方向; 软弱的技术和规制力量及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则将传媒产品推向公共物品方向。

②技术(硬保护)与规制(软保护)分别主要作用于媒介的物质载体与内容两个方面。媒介组织则根据技术与规制所提供的可能性选择商业模式。

③技术主要由技术研究部门提供,规制主要由政府制定,商业模式之选择则掌握在媒介组织手中。

4. 试结合中国传媒业发展历史谈谈供求规律是如何影响传媒业资源配置的。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的发展迎来了大繁荣和大变革。传媒产业变革的发生既受到行政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在供求规律的影响下,传媒业的发展经历了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三个阶段。媒介资源的配置也由报刊转向电视台,目前正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转移。

(1)供求关系的三个阶段

①供不应求的阶段。我国传媒市场供不应求的阶段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刚刚经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各类新闻、商业和生活资讯,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此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很高,但是媒体的数量和信息产量却极为匾乏。在高需求量的拉动下,大量媒体营运而生,中国传媒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②供求平衡的阶段。供求平衡的阶段出现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随着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数量的增加,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媒产品的质量提高,增加了受众的福利。在供求平衡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迎来了大发展和大繁荣。

③供过于求的阶段。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传媒的数量增加,信息供

应量也不断上升。而报纸、电视仍然持续发展,导致信息供应量供过于求。各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媒介市场正在经历优胜劣汰。传统媒体逐渐衰落,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则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新的数字技术已经使传媒业的利益分配发生了变化。

(2)资源在不同媒体间的配置

①报刊主导媒介资源。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中国报纸、期刊的数量不断增加,读者规模不断扩大,发行量持续走高,而电视台的发展初露端倪,仍然不成气候。报纸成为当时的主流媒体,成为传媒优势人才的聚集领域,资金、技术和广告资源也不断流向报业。

②电视台主导媒介资源。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电视产业蓬勃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电视作为声、像媒介,相比报刊具体生动、活泼、形象的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的普及率不断上升,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发展使媒介资源由报纸流向电视台。电视行业称为人才中心、资本中心,电视台的广告份额超越报纸,成为媒介的领头羊。

③新媒体主导媒介资源。近年来,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而传统媒体的读者和观众正在流失。广告主也日益看好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纷纷将资金投放到新媒体平台。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优秀人才和资金也流向了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优势资源的聚集中心。

5. 请解释超级明星的高收入现象。

【答案】相对其他普遍工作而言,超级明星这一职业对人先天条件的要求如此苛刻(譬如漂亮),以至于有可能成为超级明星的人并不多。所以,超级明星总是供不应求,甚至在某一点上,超级明星的供给达到极限(表现为供给盐线变为垂直),工资收入自然也就高起来了。

(1)明星们拿到的工资很大一部分是经济租金。

①经济租金是从事某份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超过除此工作之外最好工作所得收入的部分。②假定某著名电影明星年收入100万元,如果不做演员,他可从自己所能从事的其他劳动中拿到的最高工资为50万元/年,那么该电影明星的经济租金便为50万元。

(2)级明星现象(极受关注、高收人等)还与传媒市场的两个特点密切相关:

①传媒市场上每位消费者都希望消费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 (2)传媒市场上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可以相对便宜地卖给消费者。

②传媒产品特点之一是高生产/复制成本率,亦即“第一份”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复制成本,生产出第一份电影拷贝花去1亿元,但复制一份拷贝的成本可能不到1元,将1亿元成本分摊在无数拷贝上,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就会很便宜,普通人支付得起。

(3)传媒业降低投资风险的需求亦助长了明星的产生及明星的高收入。消费者口味千变万化,媒体产品的市场风险难以预料。面对如此高的风险,投资者降低风险的一种选择是根据工作人员以往表现和声望来决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