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统型统治
【答案】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韦伯勾画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2. 宿命型自杀
【答案】宿命型自杀是指由社会规范过于严格,受外界过分控制和指挥所导致的自杀。人们承受规范的约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规范的约束反而会变成一种压抑。如果人们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自己没有丝毫选择的自由,那么整个生活就会涂上一层宿命的色彩。这种规范过严的状况,会引起宿命型自杀比率的上升。
3. 资本主义精神
【答案】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理想类型,目的是便于人们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精神这样的现象。资本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强调透过一种诚实、有信用的方式去赚得财富,不但不是罪恶,而是一种美德。个人把努力増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做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资本主义精神概念的核心思想是“职业责任”,即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新教伦理中路德的“天职”观念客观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4. 哈贝马斯
【答案】哈贝马斯是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社会学主旨是要把人类从统治中解放出来。关心人类的命运,实现人的自由是他的理论追求。他的理论实践从早期对知识论的反思批判到后期建立沟通行动理论,进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探求人类未来的理想境地,奠定了他批判社会学体系的基础。但是,他的这种努力是企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间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带有理解主义的成分,因此,哈贝马斯仍然没有摆脱批判性的维护色彩。
二、简答题
5. 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法论意义如何?
【答案】(1)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福柯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即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3)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虽然话语实践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4)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人们新的启示,让人们更加关注面向实际经验过程的话语实践。
6. 为什么说哈贝马斯关于言语的有效性基础的论述,是他推进社会理性化的深刻体现?
【答案】原因如下:
(1)言语有效性是最基本的理性基础
①言语有效性要求包括四点:
a. 表达的可领会性;
b. 陈述的真实性;
c. 表达的真诚性;
d. 言说的正当性。
这四点是保证语言交流或话语沟通的基本原则,只有这四条原则得以兑现,理解与共识才能达成。
②哈贝马斯对韦伯工具理性的批判
a. 哈贝马斯认为,工具理性化无法解决人际交往关系中的问题。人际交往关系展开的是主观意愿层面的意义世界,它需要一种与工具理性不同的理性原则。保证言语有效性的四条原则,亦即交往关系有效的理性原则,又可称为交往理性,按照它来行事,言谈话语就能达成有效的沟通,形成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共识。言语有效性的四条原则被哈贝马斯看成最基本的理性原则,这四条原则组成的交往理性是其他理性原则的根据,是理性的理性。
b. 言语有效性的四条原则是人类生活基本理性原则的综合。真实性原则即如实地描述陈述对象,这实质是科学认知活动中的客观性原则;正当性原则即言者和听者都要以公正地评价周围事物作为交流的前提,这实质上是体现了道德评判和伦理准则的评价原则,是道德和伦理领域的善的原则;真诚性原则是言者向听者表达内心世界,以求情感融合和共同体验的关系原则。这说明言语有效性原则已把人类生活中的三种基本原则“真、善、美”都纳入自己的范畴之中。可沟通性
原则是针对言语沟通的特点而新增加的。如是观之,言谈有效性原则或交往理性原则,同科学原则,伦理原则和审美原则的关系是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是普遍与个别的关系。
(2)言语有效性原则是其他理性原则得以形成的基础
哈贝马斯说的言语是日常生活的言语交流,日常生活基本展开形式就是人们之间的言语交流,日常生活被看成其他领域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每日从日常生活出发进入科学、生产、政治、文艺等领域,因此,日常生活领域中的理性原则也就是其他领域中理性原则的母体或基础。
不仅只有在交往理性或言语行为理性同其他理性原则的原初与派生关系中,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生活各种理性原则的来龙去脉,而且也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真实把握各种理性原则的根基和适用度。
7. 两种社会团结类型各自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是涂尔干社会学的一对最著名的范畴。
(1)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有以下特点:
①人们可以在原始社会或传统农村社区中发现这种团结的典型表现;
②以机械团结为纽带的社会中,由于分工不发达,人们的活动、经历和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成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很高;
③这种同质性不仅表现在物质活动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活动方面:所有成员信奉同样的宗教、具有同样的信仰、追求同样的价值目标、接受同样的行为规范、持有同样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在情绪上也具有一致的表现;
④这些共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规范以及道德情感总和起来形成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的强大力量,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维持着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2)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有以下特点: ①人们可以从现代社会中的工业化城市中找到这种团结的典型形式;
②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类型,因此涂尔干从社会团结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的原因及其后果;
③有机团结的外在特征同样可以在法律和惩罚制度中加以识别。凡是集体意识薄弱,个人意识占了上风的社会,一般都实行复原性法律,其特点是基于审慎的理性,相对来说比较宽容。
三、论述题
8. 怎样理解和评价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答案】(1)布迪厄多次指出,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确立了研究社会问题的关系论原则。他认为,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社会世界,其本质是各种关系。
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布迪厄超越了古典社会学的实体主义方法论,而且也使他论述场域结构和实践逻辑等方面问题时展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