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820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根据概念的定义的严格程度可以分为科学概念和( )。
A. 初级概念
B. 具体概念
C. 日常概念
D. 易下定义概念
【答案】C
2. 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使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得以沟通并实现的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信念
C. 道德判断
D. 道德意志
【答案】D
3. 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实验法
D. 问卷法
【答案】C
4.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 教学程序
B. 教学过程
C. 教学事项
D. 教学方法
【答案】C
5.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 )。
A. 萌芽
B. 诞生
C. 发展
D. 成熟
【答案】B
6.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 行为方式
B. 意向或意图
C. 行为习惯
D. 语言或行为
【答案】B
7.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是
A.SQ3R 法
B.PQ4R 法
C.IDEAL 法
D.OKSR 法
【答案】C
8. 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 )。
A. 教学成效
B. 学生成绩
C. 教学目标
D. 教师绩效
【答案】A
【解析】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因此,答案为A 。
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因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作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即遵循( )的要求。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D
10.要促进学生产生更广泛、更一般的迁移,最重要的是( )。
A.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B. 合理安排教材的学习顺序
C. 练习要恰当
D.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答案】D
二、简答题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理论取向?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着认知理论的发展,强调学习者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激进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V onGlasersfeld )和斯特菲(steffe )为代表。激进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是,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②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主要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以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eld )和库伯(P .Cobb )为代表。该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一致,尽管永远达不到一致。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他们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而在此过程中,语言等符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③社会文化取向:社会文化取向也受到了维果斯基的突出影响,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的方面。但是,社会文化取向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个体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中都处于主动地位,而且在其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持。
④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它认为认知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加工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S-R 联结,而是包含了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存储的复杂过程。在此意义上,信息加工论比行为主义大大前进了一步。信息加工论假定,信息或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形式存在的,个体必须首先接受它们才能进行认知加工,那些更复杂的认知活动才能得以进行。它只是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虽然它仍然坚持信息加工的基本范式,但完全接受了“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观点,强调外部信息与己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