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820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概念是用( )来表示的。
A. 语言
B. 词和词组
C. 言语命题
D. 句子
【答案】B
2. 加涅根据学习的情境、水平,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为八类。他认为最基本的学习是( )。
A. 概念学习
B. 连锁学习
C. 信号学习
D. 刺激反应学
【答案】C
3. 阅读完某段文章后,学生问自己:“我理解了吗?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能记住吗? ”这是属于( )。
A. 概括策略的应用
B. 元认知策略的应用
C. 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
D. 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
【答案】B
4. 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联结理论
B. 认知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任务; 强调学习杠务的复杂性,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下具和帮助等内容,以反
映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在学习发生后,学习者必须在这一环境中活动: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考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他提出了著名的心里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新题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老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克服绝望感。
6. 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著作及教育家是( )。
A. 桑代克及其著作《教育心理学》
B.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C. 斯金纳及其《程序教学》
D. 布鲁纳及其《教育过程》
【答案】A
7. 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学习理论
B.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 认知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A
8. 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
A. 连锁学习
B. 辨别学习
C. 概念学习
D. 规则学习
【答案】B
9. 关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信息保持时间、功能、容量、表征方面不同
B.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可以用表象表征,表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声音的
C.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用语义编码,也可以用形象编码
D. 短时记忆的客量在7
【答案】B
10.规则发现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
A.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 学生的认知结构
C. 学生的认知策略
D. 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
【答案】D
2单元之内,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二、简答题
11.自我实现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何启发作用?
【答案】①自我实现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基本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它区别于缺失性需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永不满足性。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如家境清贫使得温饱得小到满足; 父母离异使得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小到满足; 教师过于严厉和苛刻,动辄训斥和批评学生,使得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在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先满足学生的低级需要。
②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都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强化,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二种: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 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