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28社会保障学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康复保障(security for rehabilitation)

【答案】康复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物质帮助,使他们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交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他们借助于某种手段,改变生活,增强自立能力。康复包括提供恢复功能、补偿功能缺失或补偿功能限制的各种措施,也包括职业方面的恢复等。

2. 农村扶贫开发

【答案】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陛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与其他社会救助相比,它虽然主要是面对区域而不是直接面向贫困家庭与个人,但追求的目的仍然是社会救助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同样需要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从而仍然可以纳入到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来。

3. 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答案】社会统筹模式是指通过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年或一个周期内的社会需要统筹规划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问题。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功能,将“大数法则”利用到极致。但该模式通常只考虑短期内基金的平衡,一般没有或只要很少的节余,因此,采用该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要在人口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才得以维持,当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如出现人口老龄化危机时,就难以为继。在具体制度安排中,这种模式总是和现收现付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4. 福利性

【答案】福利性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特性之一,是指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保障事业都以非营利为基本目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以造福于所有社会成员为前提; ②资金来源中包括大量公共财政补贴,公共财政来自社会税收,通过直接投入和转移支付,保证了社

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相关福利权利的实现; ③社会保障中个人的负担相对较轻,不少项目是减免费用的,特别是弱势群体从社会保障中获益最多,而负担则最少; ④福利性服务较广泛,除福利性津贴等之外,福利性服务也包括在诸如医疗护理、伤残重建、工伤康复、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老年照顾等中; ⑤社会保障中对特殊群体的福利安排非常全面。

5. 社会保险制度

【答案】社会保险制度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6. 社会救助

【答案】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其内涵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7. 受益基准制与缴费基准制

【答案】受益基准制与缴费基准制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1)受益基准制与缴费基准制的解释

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 System)又称“待遇确定型”,是指受益人的社会保险津贴的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事先规定的受益标准,比如工龄、年龄以及实际生活需要等,而与实际的缴费额和缴费年限无关或关系不大。

缴费基准制(Defined contribution System)又称为“缴费确定型”计划,是指受益人社会保险津贴的获得取决于本人过去在社会保险体系中所缴纳资金的数量,而且是谁出资谁受益,受益与既往的资金贡献对等。这种方式意味着受益人的缴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固定的,而其受益程度则根据缴费所形成的基金(受缴费时间长短、费率水平高低、收缴率等因素影响)及其投资运营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受投资管理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运行等因素的影响)加以确定。

(2)受益基准制与缴费基准制的比较

一般来说,无论是短期性津贴项目,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还是长期性津贴项目,如养老保险、伤残保险等,受益基准制都具有适用性,而缴费基准制一般只适用于长期性津贴项目。从它们所承受的风险类别来看,在受益基准制条件下,投资风险、伤残风险等各种风险是由基金管理者或筹集者承担而不是由受益人来承担,但受益人却要承担雇主破产的经济风险或政府不认账的政治风险,相反,在缴费基准制条件下,投资风险、伤残风险和长寿风险完全由受益人承担而不是基金管理者或筹集者承担。

8. 法律规范

【答案】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是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做出某种积极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禁止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不许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禁止某种行为。

二、简答题

9. 简述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的关系。

【答案】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的关系是:

(1)在工伤保险产生的初期,工伤保险仅仅作为一种受伤者经济补偿手段,对劳动者受伤后进行经济生活上的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伤保险制度不再是事后的经济补偿,而应该是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它们是工伤保险制度的有机构成,因而工伤保险制度己经从被动经济补偿的消极工作保险阶段走向预防、补偿与康复相结合的积极工伤保险阶段。

(2)工伤补偿、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者是密切相连的,这是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显著区别。劳动力是有价值的,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力受到损害,企业理应对这种损害给予赔偿。其中,工伤预防是最基本的,各国政府都致力于采取各项措施,减少或消灭事故。工伤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对受伤害者予以医治并给予经济补偿,使受伤害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使其(或其家庭)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此外,还要及时地对受伤害者进行医学康复及职业康复,使其尽可能恢复劳动能力,或是恢复部分劳动能力,能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能够自食其力,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十分重要的。

(3)工伤预防、经济赔偿和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三大任务。其中,工伤预防是采取一切恰当的措施和手段,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 经济补偿是工伤事故发生以后,为保障作害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治,以及因工伤而受到经济损失得到赔偿; 工伤康复是通过医疗手段使受伤害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治,以及因工伤而受到的经济损失得到赌偿; 工伤康复是通过医疗手段使受伤害职工身体康复,并通过职业培训,恢复其职业能力,使其重返岗位,从事与其相适应的职业。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封闭的良性循环过程。

10.如何协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并促使两者共同发展?

【答案】(1)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一定情况下会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保险资源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作为保障供给的主体,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冲突,一方的发展往往会削弱和阻碍另一方的发展,这对于占人口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更为明显。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和支付能力的提高,人们的保障需求会日益强烈,社会保险和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