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前国内外翻译学呈现多元化、跨学科发展态势。翻译学与语言学、语用学、文化学等相结合,从不同视角对该领域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了译学的学科体系。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把翻译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从经济学方面看翻译这一现象,应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皮姆把经济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提出翻译作为交易成本模式。翻译作为交易成本模式更多关注社会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成本效益。本文作者把皮姆的这个模式发展成为译文的分析评价标准,提出经济原则和道义原则,并把其应用到译文分析上。许多学者已在翻译研究与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相结合上做了研究,而把经济学引入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日出》是著名当代剧作家曹禺的四幕剧,被誉为中国五四运动之后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本文以皮姆的翻译作为交易成本模式为评估基础,以戏剧翻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评价巴恩斯和何永佶的《日出》英译本是否是成功的译作,是否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简单回顾了相关文献。第三章建立论文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皮姆的翻译作为交易成本模式,本文作者对皮姆模式的发展,以及戏剧翻译的特殊特点。第四章根据翻译作为交易成本模式和戏剧翻译的相关理论对《日出》的两个英译本做案例分析。第五章是全文的总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