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29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依恋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它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其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
2.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答案】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婴儿认知研究的实验范式。习惯化是指由于刺激的重复的出现,儿童有机体就逐渐减少对它的反应强度的过程。这表现在注视时间的减少、心率降低、呼吸变缓和吸吮奶嘴频率的变化等。去习惯化是与习惯化相反的过程,是指习惯化发生后,一种新的刺激出现,又使有机体的反应恢复到一种较高的水平的现象。
3. Sequential design
【答案】Sequential design 中文翻译为“序列研究设计”。序列研究设计是一种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反复进行研究的设计。它是将纵向研究设计与横向研究设计交叠在一起构成的、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①发扬了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使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易于掌握,同时发扬了横断研究设计较大面积测定的优势,加强统计处理,克服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有时间限制等问题。②将心理发展既作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又看到其共同之处,从而横向延伸到各个年龄段,又通过追踪的纵向研究,以获得心理结构、属性、规律发展的较全面的资料。③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研究的时间。
4. 性别认同
【答案】性别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①性别同一性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②性别恒常性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第二,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
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第三,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研究表明,幼儿达到性别稳定性的平均年龄是4岁左右,达到性别一致性的年龄是5岁
左右。研究还表明,幼儿首先获得的是关于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然后是关于其他同性别儿童的性别恒常性,最后是关于其他异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
二、单项选择题
5. —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
A.1秒
B.3秒
C.5秒
D.7秒
【答案】A
【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注:此题有争议,不同的教材解释不同,比如,有的教材认为本题选B 。
6. 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 )。
A. 互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实物游戏
D. 规则游戏
【答案】D
【解析】童年期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色都是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
7. 在桑代克早期提出的学习规律中,体现了共同要素迁移理论思想的是( )。
A. 多重反应律
B. 优势元素律
C. 联结转移律
D. 类推反应律
【答案】C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效果律中,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増加;反之,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8. 在量表编制过程中,因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定项目之间的相关
B. 确定量表的信度
C. 探索并降低测量维度
D. 建立常模
【答案】C
【解析】因素分析主要是对资料找出其结构,以少数几个因素来解释一组相互作用的因子。
9. 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
A. 知觉恒常性实验
B. 三维图形知觉测验
C. 透视错觉实验
D. “视崖”知觉实验
【答案】D
【解析】“视崖”知觉实验是研究儿童的知觉发展的实验,其他三个知觉实验都与本人的知识经验等有关,因此与知觉的理解性有关。
10.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 需要更多的被试
B. 研宄效率低
C. 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 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会受实验顺序的影响。
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
A.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在合子形成3〜8周称为( )。
A. 胚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