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图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判断的依据是:该研究方案对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是:一系列前测~实验处理~一系列后测。如果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基本上是连续的,表明实验处理无效; 如果前后测量结果不连续,说明实验处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优点:
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
③可较好地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
①没有控制组,因此很难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
②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难以得到控制;
③多次实施前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2. 启动效应的测量方法是怎样的?
【答案】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启动效应又分直接启动与间接启动。在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目是相同的; 而在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目有关,但并不相同。
启动效应的测量方法有:
(1)知觉辨认
①实验程序
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把这些单字与未学过的一些单字随机混合,在速示器上逐个以极短时间呈现,要求被试读出所见到的单字。
②实验结果
学过的字读出来的概率高于未学过的字,两者的概率之差就是对启动效应的测量。
(2)词干补笔
汤实验程序两组被试学习两列不同的单字之后,主试给两组被试提供所有单字的头3个字母,要求被试把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有些被试可以碰巧填对没学过的单字。这种碰巧填对的概率,即机遇概率,就作为测量启动效应的基础值。
②实验结果
学过字填对的概率高于未学过字填对的概率,这两者的概率之差就是启动效应。
(3)补笔测验
补笔测验与词干补笔测验类似,但它在测验中是提供单字的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例如,在学习过ASSASSIN 之后,给被试的缺笔字是A _A _IN , 其余测验程序和启动效应的计算同于词干补笔。
3. 如何正确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
【答案】正确理解反应时的概念需把握以下几点:
(1)定义
,是指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做出反应之间所需的反应时,亦称“动作反应时”、“反应潜伏期”
最短时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有机体内部心理操作过程复杂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2)组成成分
反应时包括三个阶段的时间:
①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神经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
②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
③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3)影响因素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包括:刺激特点和反应者特点。前者如刺激的强度、大小、时间长短、数量、差异等; 后者如反应者的准备状态、练习的次数,反应者的感觉器官、神经类型、动机乃至人格特征等。
4.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分别用什么实验验证? 这些理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案】(1)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三种,分别为: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2)三种过滤器理论的验证实验
①早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分听实验验证。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要求被试或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是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是随意再现。
②中期选择模型采用追随耳实验验证。即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
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③晚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识别实验验证。即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随机呈现的靶子词时,要分别作出反应。
(3)三种过滤器理论的不同点
①早期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中期选择模型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功能,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 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
,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自己的名字)
最终识别。
③晚期选择模型,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
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因此,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5. 明视觉与暗视觉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明视觉和暗视觉特点为:
(1)明视觉的光感受器是锥体细胞,锥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凹; 暗视觉的光感受器是杆体细胞,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
(2)明视觉对白天日光敏感,暗视觉对黑夜光线敏感。
(3)明视觉的最敏感波峰为555nm ,暗视觉的最敏感波峰为507nm
(4)明视觉可以感受到颜色,而暗视觉不可以。
(5)明视觉的暗适应过程比较快,大约在5分钟内完成; 暗视觉的暗适应过程比较慢,大约在30分钟内完成。
(6)明视觉的空间分辨率高,但光感受性低; 暗视觉的空间分辨率低,但光感受性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