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
【答案】ERP 即事件相关电位,指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是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因变量。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的应用有:
(1)注意分散任务的研究。注意分散任务是一种使各种刺激竞争注意资源,从而使注意发生分散的任务。研究表明,对目标刺激的注意,提高了ERP 在P200到P300的振幅。这意味着大振幅事件相关电位的P200成分与注意分散任务有关。
(2)不随意注意的研究。朝向反应是不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指由新异的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一些研究者通过对ERP 的研究发现,一个常出现在大脑额区或额中央区的ERP 成分—不匹配负波与朝向反应密切相关。
(3)有关早期选择理论的研究。电生理学测量对于寻找选择位点是很方便的,因为它提供了对刺激和反应之间加工过程的连续测量,研究者可以准确判断受注意和不受注意的刺激所对应的ERP 在什么阶段开始产生差异。ERP 实验的发现为早期选择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 简述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答案】(1)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能获得准确的量值。按照统计原理,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使得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除了刺激材料以外,其他的自变量还有: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 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材料的干扰条件; 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2)记忆实验中的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为两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 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这两种记忆实验在程序上、内容编排上、难易程度上都有差异。因此,在记录因变量的方法上各有特点。回忆类实验的反应量值一般比较直接,例如记忆广度量,取绝对量就可说明问题。再认类实验的因变量大多数需要经过计算,相对而言是间接获得的。例如“节省分数”、“冉认分数”就是百分数。
(3)记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会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应由实验者控制的因素和条件,对它控制得好坏是心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在高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中表现更为突出。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变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控制外显的主要是从构思实验开始,比如考虑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等。但是实验中有一些无从确切把握的因素,包括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心理研究者正在逐步地通过精心设计来控制一些干扰变量,使实验更好地进行。
3. 明视觉与暗视觉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明视觉和暗视觉特点为:
(1)明视觉的光感受器是锥体细胞,锥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凹; 暗视觉的光感受器是杆体细胞,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
(2)明视觉对白天日光敏感,暗视觉对黑夜光线敏感。
(3)明视觉的最敏感波峰为555nm ,暗视觉的最敏感波峰为507nm
(4)明视觉可以感受到颜色,而暗视觉不可以。
(5)明视觉的暗适应过程比较快,大约在5分钟内完成; 暗视觉的暗适应过程比较慢,大约在30分钟内完成。
(6)明视觉的空间分辨率高,但光感受性低; 暗视觉的空间分辨率低,但光感受性高。
4. 什么是what 通路与where 通路?
【答案】(1)有两条解剖上不同的神经通路分别对客体本身以及客体的位置进行加工。
①焦点系统(focal system ,又称what 通路)即膝状体——纹区视觉系统,负责客体的识别与再认,其包括视网膜中央阴在内的中心区、外侧膝状体和初级视皮层区(纹区);
②周围系统(ambient system,又称where 通路)负责客体的定位,即视网膜背盖视觉系统,其包括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以及边缘区域、上丘和外纹状体。
(2)盲视病人的情况有助于说明这两条通路。患这种病的人因初级视皮层区(V1区)受损而全盲,虽然他们能正确辨别诸如运动朝向、不同波长光波、形状等刺激属性,但他们却看不见任何东西。对盲视现象的一种解释是,病人的where 通路功能还残留,但what 通路则因受损而小起作用了。因此,病人不能辨别客体是由于视皮层区受损,但where 通路却能使他作出准确的方向反应等等。有趣的是,病人不能意识到自己己做出准确反应,常常对自己“猜”得很准感到奇怪。这意味着,健全的V1区对视觉经验(意识到某种视觉)来说是必小可少的。
5. 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案】语词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它编码条件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
(1)中国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①实验研究
a.Zhu 等人采用类似于Conway 的方法进行实验,发现了中国人的母亲参照效应。
b. 后续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父亲参照、好朋友参照也都与自我参照同样好。
②理论解释
朱澄用中国人的自我结构属于互倚型的自我结构来解释这一结果,即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包括母亲、父亲、好朋友等十分亲近的人,因而母亲参照也就具有了自我参照的性质。
(2)西方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①实验研究
a.Conwany 研究发现,英国人的自我参照优于母亲参照,而且母亲参照与他人参照类似。 b.Heatherton 等人的研究表明,美国人的自我参照优于好朋友参照
②理论解释
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用西方人的自我结构属于独立型的自我结构来解释。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即自我信息加工的影响。这就是说,中国文化下形成的互倚型自我导致了母亲、父亲、好朋友参照与自我参照一样好的记忆成绩,而西方文化下形成的独立型自我导致了自我参照优于母亲、父亲、好朋友参照。
6. 简述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控制组)的比较研究。对不同的记忆任务,他们如何比较?
【答案】遗忘症是由很多原因所导致的脑损伤引起的记忆缺损。有关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之间差异的兴趣起源于对遗忘症患者的研究。遗忘症患者的典型特征是,只能回忆或再认很少的最近所学习过的材料,尽管他们其他的认知功能并未受损。
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对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的不同记忆任务进行了实验研究。
他们先让遗忘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学习许多由24个词组成的词表,然后用不同方式对他们的记忆情况加以测量。
第一个测验是传统的外显的自由回忆测验,在测验中只是简单地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词汇。第二个测验则是内隐测验,测验中让被试看一些模糊的单词(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都被擦掉了一些部分,因此在测验前被试根本不可能辨认出这些单词); 然后要求被试勾画出这些词并说出来(这些词均在学习阶段呈现过)。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遗忘症患者在外显自由回忆测验中成绩很糟,但在残词辨认测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启动分数与控制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7. 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IF. 的监控; 表现在能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依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 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觉察不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