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正确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
【答案】正确理解反应时的概念需把握以下几点:
(1)定义
,是指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做出反应之间所需的反应时,亦称“动作反应时”、“反应潜伏期”
最短时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有机体内部心理操作过程复杂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2)组成成分
反应时包括三个阶段的时间:
①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神经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
②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
③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3)影响因素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包括:刺激特点和反应者特点。前者如刺激的强度、大小、时间长短、数量、差异等; 后者如反应者的准备状态、练习的次数,反应者的感觉器官、神经类型、动机乃至人格特征等。
2. 影响β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d' 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影响β的因素
①信号出现的概率。当信号出现的概率低时,被试不轻易回答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高。当信号出现的概率高时,被试倾向于多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低。即当信号不经常出现时,被试获得很强的感觉才说有信号; 而当信号频频发生时,被试获得轻微的感觉就说有信号了。
②奖惩办法。在信号出现的概率保持恒定的情形下,奖惩办法导致被试不同的动机水平,最后影响判断标准。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多说信号时β偏低; 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少说信号时β偏高。
(2)影响d' 的因素
①信号本身的强度。当信号本身的强度比较大时,人们容易觉察到,d' 就高,反之,当强度比较弱时,则不易觉察到,d' 就低。
②被试的感受性。每个人对相同刺激的反应存在差异,有些人感受性高,而有些人感受性低,因此感受性的高低也影响了被试的辨别力。
3. 怎样研究记忆中的抑制过程?
【答案】记忆过程中的抑制会导致信息的遗忘。在此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广的两个范式是定向遗忘和提取诱发遗忘。
(1)定向遗忘
定向遗忘也称有意遗忘,是指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是一种有效控制意识内容的方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有两种:单字方式和字表方式。
①单字方式
先呈现一个项目,被试按照实验任务要求对之进行编码加工,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出现指示语,告诉被试这个项目是需要记住的还是需要遗忘的,一定间隔之后呈现下一个项目。
②字表方式
,两部分材料字表方式的实验过程:将一组学习材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分别呈现。有两种实验条件:
a.R (remember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记忆项)和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都进行记忆;
b.F (forget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遗忘项)进行遗忘,而对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进行记忆呈现完毕后,让被试按照要求对所有项目进行自由回忆。
(1)提取诱发遗忘
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由Anderson 等人首先提出,是指回忆部分记忆材料时往往会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为:
①学习阶段
安排被试学习类词对,以; 类别名称一一样例”的形式呈现,如“fruit-apple ”等。
②提取练习
a. 从全部类别中选择出一半,再从这些类别所组成的“类别名称一一样例”词对中各选择出一半用做线索提取,形式仍然是向被试呈现词对,但其中的样例单词只给出前而的两个字母,如“fruit-ap ”等。要求被试根据这些线索回忆出完整的样例单词。
b. 通过这项实验安排,所有学习材料可被分成三大类:
第一,做过提取练习的词对,记为Rp+;
第二,与Rp+属于相同类别但样例未做过提取练习的词对,记为Rp ;
第三,类别与样例都没有做过提取的词对,记为Nrp 。
③干扰阶段
相关材料(与所欲提取的项目属于同一类别的词对)会对所要提取的材料产生暂时的干扰。 ④回忆测验
给出全部类别名称,要求被试回忆出在学习阶段见到的所有样例单词。
4. TuIving 关于记忆系统的观点是怎样的?
【答案】Tulving 提出了记忆的多重系统,他把长时记忆区分为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在解释他的实验结果时,他认为启动效应反映了一种新的记忆系统的功能。
(1)实验程序
Tulving 等人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针对这些单字连续进行两次补笔测验。有时候这两次补笔测验提供的缺笔字是相同的,有时候这两次补笔测验提供的缺笔字有很少一点的重复。
(2)实验结果
在两次连续测验中,使用相同的缺笔字使两次测验结果高度相关; 而在两次连续测验中,使用稍有重复字母的不同缺笔字使两次测验结果无关或相关为零。
(3)对启动效应代表知觉表征的解释
①头脑中接通有关信息从而产生启动效应的通路是不灵活的、非常特异化的。
②启动效应代表着知觉表征系统,这种系统没有单字的固定的痕迹,但它可能包含单字的多重分布的表征,每一重表征的唤起都是通过一个特殊的线索来实现的。
5. 什么叫做75%的差别阈限? 它有什么优点?
【答案】(1)75%的差别阈限
75%的差别闭限是指当要求被试只作两类回答时,只有50%次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较刺激,实际上是不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较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就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因为它处在50%次与100%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之间的中点; 同理,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差别阈限为1/2(上限一
,求得的差别阈限称为75%的差别阈限。下限)。
(2)75%的差别阈限的优点
在采用恒定刺激法对差别阈限测量时,如果要求被试对于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的关系做两类
,50%对应的刺激的强度并不符合差别阈限的定义。这个刺激强度表示的意义是判断(大或者小)
被试50%的次数判断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且50%的次数判断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短。那么,被试无法区分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实际上,差别阈限是有差别和无差别的分界。因此,按照差别阈限的定义,在恒定刺激法两类回答测量差别阈限时,75%和25%的次数对应的刺激值分别为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和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短的差别阈限。
6. Searle 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Searle 是以研究意识著称的美国语言哲学家,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即使通过Turing 检验也不一定说明计算机能思维。
(1)J R Searle于1980年在他发表的著名文章《心理,脑与程序》中把人工智能分为“强”的和“弱”的两种。根据弱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计算机在研究心灵方面的主要价值是提供了十分得力的工具。但是,根据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计算机不仅是研究心灵的工具,而且具备恰当程序的计算机本身就是心灵,此时,计算机实际上就有了理解力以及其他的认识状态。在强人工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