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804法学综合【法理学-宪法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法对科学技术有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法对科学技术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管理,对科技成果的转让与推广,对科技合作的促进和保障,以及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抵制和防范等各个方面。
(2)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和管理作用
①法律确认科技发展在一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用法律手段确认和保证科技发展的优先地位,己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②通过法律手段确定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发展是否成功,不仅依赖于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程度和对科技发展的投资,还需要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和国际竞争需要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发展战略,使科学技术结构保持合理的发展比例。
③运用法律手段组织、协调和管理科技活动。
法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上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a. 在科技组织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从事科技管理与开发的科技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确定科技组织的设立、审批和管理程序,规定科技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b. 在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制度、学位制度、科技人员流动制度、科技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c. 在科技奖励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了对科学发明、发现、科技进步、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的奖励制度,确定了奖励的等级、评审的程序。
d. 在科技发展计划方面,法律规定了科技计划的编制、审批的程序,规定了科技计划实施的监督制度。
e. 在科技经费的管理方面,法律规定了科技经费的管理体制、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及申请和评审制度。
f. 在科技情报与档案管理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了科技情报工作的管理体系、科技情报工作的机构、情报信息工作职责、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保密制度。
(3)法对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的保证及促进作用
①法律确定了科技成果的鉴定和管理制度,规定了科技成果的鉴定范围。即哪些成果必须通过谁进行鉴定,鉴定的形式和程序,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报送制度、交流和推广应用制度。
②法律确定了著作权制度
规定了对科技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人类智力成果权的法律保护措施,确定了著作权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一一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并规定了对小同种类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③法律规定了专利制度
国家专利机关依法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以某种发明创造的专有权利,规定了专利权的不同种类一一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规定了专利申请、审批、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内容。
④法律规定了技术合作与技术市场的管理制度
a. 技术合同是关于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方面内容的协议,把签订合同各方的关系以权利与义务的形式确定下来。
b. 技术市场制度是适应技术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发展的另一项促进技术成果交流与推广的制度,包括技术市场的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合同管理、交易会管理、财务及税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
(4)法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抵制和防范作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双重的社会意义:一方面,它能够造福于人类,为人们认识、征服和改造自然提供有力武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危害人类。当代世界各国在认识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以后,都在运用各种手段,不仅包括技术的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社会的、法律的手段,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扬善避恶”,利用其积极效果,抑制其消极后果,具体表现在:
①和平使用原子能,是现代科技发展把核能技术运用于为民造福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控制人口增长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措施,并相应制定了适应本国情况的人口政策和人口立法。
③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环境保护法已成为世界各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门,它涉及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物、大气、海洋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④生物工程是现代科技革命取得重要成果的非常突出的领域。
(5)法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推动和协调作用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国家之间科技竞争的加剧,不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的较量。②科技发展又迅速地从个人规模、集体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和国际规模。③国际科技合作与科技贸易已成为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2. 为什么说法律精神的转换是法制改革的重心和难点?
【答案】法律精神转换是我国法制改革最深层、最彻底的方面,也是法制改革的重心和难点。
(1)法律的精神是法律制度的灵魂或中枢神经,它支配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行的法律性制度安排,指引和制约着对法律资源也包括其他资源的社会性配置。传统法律的精神是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与人治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法律的精神是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本质和规律相适应的理性精神和价值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折射。
(2)转换法律的精神就是要用权利本位与人文精神统合、契约自由与宏观调控统合、效率优先和社会公平统合、稳定和发展统合等精神要素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法律观念和价值标准,就是要确立与计划经济迥异的新的法律原则,诸如财产所有权一体保护原则、契约自由原则、利益竞合原则、公平竞争原则、经济民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弱者原则、维护社会正义原则、责任自负原则、违法行为法定原则等。
(3)法制改革是由法律观念创新引导的法律制度的创新,是对既有的权利义务结构的调整,进而也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所以法制改革不仅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阻力。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估计,要有切实和有效的对策,既要敢于承担风险,又要尽可能减少风险及其对社会的有害影响。
3. 民主和法治是什么关系?
【答案】民主和法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体现在:
(1)民主是法治的基础
近现代的法治发展史己表明,法治与民主有内在的联系和共生性,法治生存、发展和真正实现的政治条件和政治框架,只能是民主政治。
①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政治制度,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人民只有在争得民主、掌握国家政权后,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上升为国家意志而成为法律。民主也是法治原则确立的前提。法治并不简单地是指法律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指人们行为的合法性,尤其是国家行为的合法性,它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源于法律并依法行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治是一定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法治原则的建立和实施必须有坚实的民主制度基础,并随着民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法治强调良法之治,良法正是反映人民意志的法,法治的精神是深深扎根于民主政治的内核之中的。
②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在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了资产阶级法治,体现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社会主义民主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认、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立法及法律适用的有效保障。发扬民主不仅可以使立法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保障立法的科学性,保障立法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对法的正确、有效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民卞立法,坚持执法为民。离开了民主,法治就可能演变成为依法实施的专制。
(2)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既是民主的存在形式,也是民主的实现条件。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成果必须经由法治来加以确认和巩固。法治通过立法把社会主义民主的成果系统地、明确地、具体地确定下来,使其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不是独立于法律之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