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固定资本折旧

【答案】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固定资本的物质形态在报废之前是在生产中长期被使用的,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其在生产中的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为了保证冉生产的正常继续进行,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把那部分己经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若干年后即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更新固定资本。这种按固定资本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就称为折旧。

2. 价值形式

【答案】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与商品相交换的关系和比例,即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有在它和别的商品相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商品价值形式指的就是这种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 平均利润规律

【答案】平均利润率规律是指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通过部门间的竞争而平均化的趋势。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等的不同,利润率一也各不相同。但资本的本质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因此资本家要把自己的资本投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于是,资本便不断地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会导致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投资减少、产品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利润增加、利润率提高,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投资增加、产品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利润率降低。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相等为止。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它调节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

4. 流动资本

【答案】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价值也一次转移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两部分:(1)一部分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等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从物质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便全部消费掉,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从价值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便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出售而转化为货

币全部流回到资本家手中。这部分资本属于流动资本。(2)另一部分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并不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重新创造出来。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而且还创造了剩余价值。因此,在价值形成卜,投于劳动力的资本,同投在原材料卜的资本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从价值的周转方式来看,二者是样的。都是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就把全部价值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销售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里。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构成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5. 价值量

【答案】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愈多,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劳动时间就愈少,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可见,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 钉住汇率制

【答案】钉住汇率制是指本国货币按某种固定比价同另一国的货币挂钩(即“钉住”),从而本国货币的汇率随着所“钉住”国货币汇率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所挂钩或“钉住”的货币必然是主要国家的比较坚挺和稳定的货币,如美元、英镑。在牙买加体制中,全球1/3的国家实行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其余2/3的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

7. 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原理或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原理是指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将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例逐步增大,而可变资本的比例相对缩小,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因而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须快于对用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从实物形式来看,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加得更快。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补偿。可见,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后是消费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片面地发展,前者的发展必须受到后者的制约。

8. 超额利润

【答案】超额利润是指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

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二、简答题

9. 试分析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格局。

【答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世界现存30多个区域经济集团,其中有三个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集团,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可以说,战后区域集团的发展格局,主要就是指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性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1)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成立的区域经济集团,它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在一体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现己发展成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这些进展主要包括:建立工业品关税同盟、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对外渔业政策、建立货币联盟。欧洲联盟以及欧洲经济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2)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美洲经济圈的组建实际上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区; 第二步是把墨西哥吸收进去,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 第三步是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目标是实现美洲自由贸易区; 最终形成一个幅员广大的美洲经济圈。1992年年底,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总统共同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3.6亿人口,在面积上大于欧洲统一市场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强了各国间的相互依赖,亚太地区区内贸易占该地区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区域内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为这一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条件。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前总统霍克的倡议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它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由过去的民间论坛发展成政府间的磋商,从而拉开了亚太地区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此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不断增加,并且在制度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维护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增加经济交往,减少关税壁垒,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10.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中小资本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和发展,它们与大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大企业在主要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不存在了。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是多力一面的:

①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因为社会生产力存在多层次性,生产部门有多门类性,社会需求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就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中小企业独立经营,灵活性大,适应性强,专业性高,提交额低,因此活力较强。而且,一般来说,它们的存在对大企业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