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0教育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教学计划(课程方案)编定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答案】由于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诸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教学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应社会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进行相应的整调、修改和再编订。要使修改和再编订工作富有效率和科学精神,必须注意把握好课程及影响它的内外部因素的关系,即遵循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计划必须依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修订其内容。
(2)民主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创造多种机会,让有关人员能介入该项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让参与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3)弹性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情况。
(4)系统组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课程各要素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调整建立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合,以获取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实现教学计划修订的目标。
2. 各级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是什么?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它们各有自己的职能。卜面主要就我国的情况分别加以介绍:
(1)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职能
国家教育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组织,也有人称它为中央教育行政组织。它包括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
①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组织。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教育行使领导和管理的职权,因此,国务院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组织。它有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教育行政法规、审定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批准高等学校设置等权力与职能。按其主管业务的性质而言,它不是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②教育部是国家一级的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它是国务院主管教育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实质上是国家教育行政的执行机构。
(2)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与职能
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在我国主要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各级地方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
①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作为地方行政组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州); 县(区); 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行政工作,因此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也是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②地方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
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置各级专门性教育行政机构,具体为省、自治区教育厅,直辖市教育局; 省辖市、自治州、地区教育局; 县(区)教育局(科),乡镇教育组,一般未设专门教育行政机构的,只设专门人员。
3. 什么是教育财政?
【答案】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管理,包括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筹措、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等。它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是一种国家行为。“教育财政”概念与传统的“教育投资”、“教育投入”等概念有所区别。教育财政具有四大基本制度:
(1)教育预算制度
教育预算制度是指制教育预算所必须遵循的各项原则、程序、规章和要求,也就是编制教育预算的准则与规范。它具有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我国的教育预算采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工负责的体制。基础教育的财政预算主要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高等教育的财政预算主要由中央和省两级政府负责。在部分地区,省级以下的地、市、州政府承担了一部分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的责任。
(2)教育决算制度
教育决算制度是指编制教育决算的准则与规范,包括有关的原则、规章、程序及要求等。我国的教育决算采用分级教育财政决算的体制,除中央教育财政总决算外,地方各级政府也进行相应的各级教育财政总决算。
(3)教育审计制度
教育审计制度是指保障教育审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各种准则与规范,是国家审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实行双重教育审计制度的体制。首先,各级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其次,教育系统内部的审计机构,包括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审计机关和各种教育机构的审计单位,都有依法行使教育审计监督的权力。教育审计的内容主要有教育预算审计、教育财经法纪审计、教育经济审计和教育财务簿据审计四个方面。
(4)教育税收制度
教育税收制度是指关于征收教育税的各种准则和规范。我国尚未建立起教育税收制度,但从1984年开始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实际上己经具有了教育税收的性质,它为国家开征教育税奠定了基础。教育费附加是指国家开征的主要用于发展义务教育的专门经费,由国家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从性质上讲,它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但不属于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我国从1986年4月以后开始在全国城乡普遍征收教育费附力口。
4. 简述戴明的管理过程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戴明是美国统计学家、工程师。为了实现管理的预定目标,对管理对象诸因素进行管理,他提出管理过程是由包括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环节组成的一个圆环,即戴明环,其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
(1)管理过程的环节
戴明认为,任何管理过程都可以归结为四个环节,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其中,计划环节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决策,拟定行动计划; 实施环节包括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组织人力、物力,指挥行动,协调关系等; 检查环节包括监督计划的实施,查验原计划的合理性,建立反馈渠道与机构,提供反馈信息等; 处理环节包括肯定成果,处理问题,总结教训,推广经验,使行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2)戴明环的特点
首先,周而复始,即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之后,可能还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依此类推。
其次,大环带小环,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再次,螺旋式上升,即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最后,统计的上具,即戴明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上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四个阶段就是P 、D 、C 、A 。八个步骤分别为: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迸行对比; 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
总而言之,戴明的管理过程学说,即戴明环具有目的性、整体性、有序性、连续性、开放性与闭环性等特点,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说明了质量管理与改善并不是个别部门的事,而是需要由最高管理层领导和推动才可奏效。
5. 简要分析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的作用。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组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 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解决我国劳动力数量大、增长快、结构不合理、文化教育程度低、不适应结构性就业的需要的因素很多,其中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水平的结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