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首大学商学院702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计时工资
【答案】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每小时的劳动价格=计时工资额(劳动力日价值)/工作日时数。可见,计时工资的劳动价格与日工资额成正比,而与工作日长度成反比。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计时下资的多少取决十劳动价格; 在劳动价格已定的条件下,计时工资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这是计时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家经常保持日工资总额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时数,或者通过加强劳动强度来使每小时的工资下降,以此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还采取小时工资制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他们往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额,而不规定工作日的长度和日、周、月工资总额,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利益的需要来任意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时间。当经济繁荣,扩展生产有利可图时,资本家就大搞加班加点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迫使工人遭受过度劳动之苦; 当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时,资本家就减少企业开工时间,使工人的工作日缩短,并只按工人实际劳动时间支付工资,使工人陷入半失业状态,工人甚至得不到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费用,遭受劳动不足之苦。
2. 资产证券化
【答案】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出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安排使之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它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出售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从而获得融资。资产证券化的加强,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并购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但是,资产证券化也相应带来了金融盲目扩张,以至于严重脱离真实经济的发展而形成泡沫。
3. 金融资本全球化
【答案】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使资本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的过程。金融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领域。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内在地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消除了金融交易在国际间进行的一系列技术障碍和限制,使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短,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流动几乎没有限制,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金融资本全球化具体表现为:金融活动“游戏规则”的全球一致化; 市场参与者的全球一体化; 金融工具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交易币种多样化; 全球利率的趋同化。
4. 收入政策
【答案】收入政策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的政策干预。收入政策的内容包括对收入结构和收入总量的调节。具体措施有:一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_是以征税的力一法来调节个人收入:如通过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来抑制一部分人的收入过高; 通过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来防止人们在收入差距上过分悬殊; 给低收入者享受免税待遇等。三是实行工资和物价的管制,即政府采取冻结工资和物价等非常措施。四是增加政府对低收入者和失业者的社会福利补助。
5. 生产力
【答案】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包括着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生产力中的这两个因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越丰富,劳动技能就越高,科学技术越发展,生产工具就越先进,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6.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和政治力量的不平衡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从而决定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的尖锐程度很不一样;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力量和军事实力发展不平衡,从而决定了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决不会同时成熟,无产阶级的革命觉悟、组织程度和领导水平必然会有很大差异。这些都决定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在各个国家的不一致性,决定了革命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发生。
二、简答题
7. 单纯的商品买卖不能创造价值,那为什么说商业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
【答案】(1)单纯的商品买卖不能创造价值
商业是流通部门,买卖活动并不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因为,如果商品的买和卖,是由产业资本家自己进行的、不创造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活动,那么,它们也不可能因为由别的人而不是由产业资本家来完成,就成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活动。当流通过程专门由商业资本家去完成时,买卖过程的非生产性质,依然小会改变。
(2)商业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
从现象上看,商业利润似乎产生于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实际不然。流通领域发生的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并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因此,商业利润仍然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于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替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就不能像自己经营商品时那样独自占有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商业利润的形式转让给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买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
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也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既要联系生产力,又要联系上层建筑,来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3)从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考察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并不只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而且还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9.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为何不能自发实现?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答案】(1)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不能自发实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并不能自发实现。原因在于,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造成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使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和平衡条件经常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经常是通过经济危机来建立经常被破坏的平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